当前位置:首页 >> 基金要闻 >> 科普快讯

 

    南极越冬可望成为我国航天员执行长期空间任务的“高保真研究模型”

    日期 2013-09-30   来源:新华网   作者:张建松  【 】   【打印】   【关闭

      孤独神秘、与世隔绝的冰雪大陆南极洲充满了众多科学之谜,被誉为科学研究“圣地”。在南极越冬的科学考察队员,今后还可望成为我国航天员执行长期空间任务的“高保真研究模型”。

      “到南极越冬的科学考察队员与到太空执行长期空间任务的航天员,所经历的环境和心理挑战有许多相似性,欧美发达国家一直将南极作为空间站类似的研究场所,收集南极队员的生理心理数据资料应用于航天。我国也计划开展极地与航天合作,启动南极越冬与航天相似性研究。在中国第27次南极考察中山站越冬中,相关的前期合作已经开展。”中国医学科学院极地医学联合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徐成丽研究员28日在2013年中国极地科学学术年会上说。

      据徐成丽介绍,位于地球最南端的南极大陆,具有地球上最为独特的“极地大陆冰气候”,常年低温酷寒、风暴频繁、雨量较少、瞬息万变。季节上仅有夏季(12月至翌年2月)和冬季(3月-11月),每季各有2个月的极夜(5月中旬至7月中旬)和极昼(11月中旬至1月中旬)。在南极越冬的科学考察队员,非常类似于执行长期空间任务的航天员所需要经历的许多环境和心理状态。特别是不同寻常的极昼、极夜“光-黑暗周期”环境,潜在的昼夜节律和睡眠障碍,人员处于隔离和封闭的空间,发生心理障碍的风险等与航天员十分相似。

      “与其投入昂贵的费用、设计繁琐的实验室模拟航天环境,进行航天员在极端环境下的生理和心理研究,不如把实验室搬到南极,让每年在南极越冬的考察队员成为航天员执行长期空间任务的‘高保真研究模型’。”徐成丽说。

      自2000年起,徐成丽开始系统研究南极长城站和中山站越冬队员的生理心理变化规律及其机制。近期结果表明:长期居留在与世隔绝、行动受限的南极环境中,对我国越冬考察队员的免疫、神经内分泌功能和情绪有明显影响;在南极居留不同时间、在不同环境的考察站、承担不同任务的越冬考察队员,其免疫神经内分泌功能和情绪的变化是不同的。环境比较隔绝的中山站越冬队员,比长城站越冬队员的生理心理变化指标更多,中山站越冬队员更易产生越冬综合征、极地T3综合征。

      “我国南极医学研究十多年来积累的第一手南极现场数据资料十分宝贵,一方面可以应用于南极医学保障,另一方面也可应用于我国载人航天和空间站人员的医学保障。”徐成丽说,“为帮助南极越冬队员克服越冬综合征、极地T3综合征,我们计划今后在南极采取光治疗等干预措施,如果效果显著,完全可以应用到我国载人航天医学保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