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金要闻 >> 科普快讯

 

    中国科学家将用对地观测技术研究保护野骆驼

    日期 2013-09-30   来源:新华网   作者:喻菲  【 】   【打印】   【关闭

      中国科学家计划综合利用航空航天、导航定位、地理信息系统及无线传感器网络等对地观测技术,对极度濒危的野骆驼开展跟踪定位、数量普查、基因完整性维护及水源地的保护与监测。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新疆罗布泊野骆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英国野骆驼保护基金会已于今年联合成立了国际野骆驼保护研究中心,协调多学科、多部门的力量,共同研究保护野骆驼。

      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研究员刘少创已在罗布泊自然保护区给10头野骆驼安装了卫星定位跟踪器,并获得了第一批野骆驼卫星定位跟踪数据。他还将与蒙古科学院合作,对蒙古的野骆驼进行跟踪定位,并开展多方面合作研究。

      他说,对中国及蒙古境内的野骆驼进行卫星跟踪定位,将彻底揭示野骆驼分布及迁徙规律,可为野骆驼及其栖息地的有效保护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

      但他指出,目前使用的依靠全球星或铱星传输数据的跟踪器不易推广,随着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不断完善,研究人员将研制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野生动物跟踪器,这也是“北斗”导航定位产品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途径。

      资料显示,全世界野骆驼数量不足1000头。但野骆驼的准确数量至今无法确定。这主要是因为野骆驼数量稀少,但活动范围大,且分布在极度干旱的荒漠、戈壁地区。这使传统的通过观察、计数等为主要手段的野生动物数量调查难以奏效。

      刘少创说,国际野骆驼保护研究中心将利用航空影像及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通过人工或自动识别技术,对中国和蒙古境内野骆驼的数量进行统计。而卫星遥感技术还可对野骆驼活动区域内的非法采矿等活动进行有效监测。

      在一些野骆驼分布区存在家骆驼和野骆驼杂交现象,对野骆驼的基因完整性造成了巨大威胁。针对这一问题,国际野骆驼保护研究中心将使用无人机巡查,对每个种群的野骆驼进行精确识别,便于保护人员将家骆驼分离出来。

      此外,科学家还对将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应用于野骆驼的保护充满兴趣。无线传感器网络起源于军事领域,是由声音、地震动、红外、电磁、化学等多种传感器组成的无人值守地面传感器网络,其应用范围开始向民用领域扩展,如:长期的环境监测、反恐和公共安全、工业、医疗等。

      “将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应用于野生动物保护,并有针对性地研制特殊传感器,这在国内外并无先例,而这一技术非常适合野骆驼的保护。”刘少创说。

      他说,大量的旅游探险及探矿人员非法进入野骆驼栖息地,已经对野骆驼的生存构成了极大威胁。由于野骆驼活动的区域面积大、环境恶劣,而管理人员有限,因此需要通过在保护区建立无线传感器网络实现大范围的监测。

      中国新疆、甘肃与蒙古接壤的部分边境地区也是野骆驼的栖息地,但边境线布设的铁丝网阻碍了野骆驼等野生动物的迁徙。

      “如果能在中蒙边境建立国际自然保护区,拆除铁丝网,那么无人值守的地面传感器网络将有助于解决监管人员越境问题。”刘少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