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金要闻 >> 基金要闻

 

    “有机/聚合物光电信息材料与器件” 在京通过专家验收

    日期 2001-05-31   来源:   作者:  【 】   【打印】   【关闭

      2001年5月23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有机/聚合物光电信息材料与器件”通过专家验收。专家组由蒋民华、王启明、徐叙瑢院士等9位科学家组成。承担单位有吉林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上海大学、中国科学院化学所、中国科学院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等,项目负责人是我国著名有机高分子科学家沈家骢院士。   有机/聚合物材料在光电子、光子学领域内表现出的丰富的功能和近几年来快速发展的势头,引起了国际学术界、工业界的高度注意,正在崛起成为新一代的信息材料。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从战略的高度出发、不失时机地于1996年组织了国内第一个有机信息材料与器件的重大项目,经过4年的实践对国内该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实用化进程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本项目是由工程与材料科学部和信息科学部联合组织的跨学部交叉重大项目。以有机/聚合物电致发光材料和电光材料为研究对象,以材料、器件及其基本物理问题为重点,集中解决具有较先进指标的材料与器件的稳定性问题,围绕这个中心,分为3个板块:有机/聚合物光电信息材料的光电特性与物理过程;有机/聚合物光电信息材料的设计合成与组装;有机/聚合物光电信息器件,分阶段组织了8个子课题。   经过4年的研究,项目研究人员在有机/聚合物光电信息材料与器件研究领域的新概念、新材料与新的制备工艺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批重要的成果,基础理论研究方面提出了“负极化分子”及“光致极化反转”、“配合物三重态电致发光”等一些得到国际学术界承认的创新概念,获得了“X型双重纯对位电荷转移四取代芳香物”,“蓝色(酚砒啶铍和硼配合物)和红色发光材料(双吡喃衍生物)”等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 同时还对有机信息材料的本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这些成果对于研制全新的有机光电信息材料和器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材料的先进指标和器件的稳定性方面有了重大突破,绿光器件的半寿命14000小时,红光器件的半寿命7500小时,蓝光器件的半寿命1000小时,白光器件的半寿命2800小时(原定预期技术指标为:绿光半寿命2500小时,蓝光和红光半寿命1000小时)。在器件设计开发及新工艺的研究方面,先后开发出1mm三或四条线、高分辨率动态多色显示等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的器件。这些成果使得我国的有机光电器件的研发水平在整体上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在组建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试规模的实验线上取得了重大进展,有机发光材料的放大制备与提纯工艺已经达到扩试水平。聚合物电光波导调制器的研制也取得重要进展。   验收会上,除了研究成果报告之外,还展出了所研制的具有创新性的多种光电器件,如用有机材料制备的可发出不同颜色的显示屏,可播放电影的有机显示屏。具有高清晰、高亮度等特点,其分辨率已达到128×64像素,厚度不到2毫米,实现了动态图画显示。高分辨率(每毫米4条线)的有机发光器件,可直接用作手机显示屏,分辨率已达到商业应用要求。   总之,该项目在基础理论问题的研究上取得了重大进展,突破了一批关键技术,研制了若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材料与器件,发表科学论文238篇,其中145篇被SCI收录,申请专利19项,出色地完成了预定的研究内容,达到了预期的目标。这些成果使我国有机聚合物光电材料与器件研究方面形成了很强的国际对话能力,提高了我国有机光电材料研究领域的整体创新能力,为解决本领域的某些关键技术问题做出了贡献。项目开展期间培养7位博士后、30位博士、40位硕士。   本项目取得突出成果的重要原因之一是项目组中侧重材料研究与擅长器件研究的课题之间的协作配合。   专家们建议在上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继续组织相关的项目开展研究,以衔接国家的其他研究计划,保证这已具有良好开端研究的延续性。同时应积极推动具备了较好基础的研究课题的产业化进程,争取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业界的支持,创造条件,组建一些中试实验线。为加速形成具有我国特色、在国际上有竞争力的新兴高科技产业做出贡献。 (工程与材料科学部 董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