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金要闻 >> 基金要闻

 

    “自然科学基金星”命名仪式在北京举行

    日期 2001-11-06   来源:   作者:  【 】   【打印】   【关闭

      新世纪元年,欣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成立15周年。为感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我国包括天文学在内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多年的大力支持以及在培养优秀科技人才方面所做的贡献,经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国家天文台台长艾国祥院士和陈建生院士领导的观测宇宙学研究组将其发现的国际永久编号第8425号小行星命名为“自然科学基金”星。命名仪式于11月2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15年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先后在天文领域资助近500个科研项目,总经费近6000万元。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在1997年2月14日发现的1997 CJ29小行星(国际永久编号第8425号)就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一个项目。   在“自然科学基金星”命名仪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任陈佳洱代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感谢国家天文台台长艾国祥院士和陈建生院士领导的观测宇宙学研究组将其发现的国际永久编号第8425号小行星命名为“自然科学基金”星。艾国祥院士和陈建生院士在讲话中高度赞扬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5年来在基础研究领域和优秀科技人才培养方面所做的巨大贡献以及对天文探索事业的大力支持。   参加“自然科学基金星”命名仪式的有科技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总装备部、国家天文台的领导及有关同志50多人。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相关部门的共同资助下,我国天文学研究有了长足的发展,整体研究水平在发展中国家位居前列,个别领域接近世界先进水平,是国际上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在观测方面:超新星巡天已发现30余颗河外超新星,位居世界前列,已发现包括类星体和BL Lac天体在内的近500个剧烈活动天体,1000多个新的米波射电源和一批水脉泽源等;在理论方面:在恒星对流和脉动理论、星系相互作用、BL Lac天体短时标光变、超新星及其遗迹、宇宙大尺度结构、中子星和脉冲星代参数、类星体辐射机制、太阳磁场和速度场、耀斑大气动力学以及高能数据处理方法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进展。以我国在小行星领域的研究为例,北京天文台小行星研究组共发现获暂定编号的小行星2689颗,其中已经有275颗小行星由该项目组获得国际永久编号和命名权。1997-1999三年间北京天文台小行星观测数在国际100多个小行星观测台站中排名第5, 仅次于美国的4家大型的小行星专业观测台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