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金要闻 >> 基金要闻

 

    徐精彩:卫戍煤海

    日期 2004-08-23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赵亚辉  【 】   【打印】   【关闭

      长期以来,火灾一直是困扰我国煤矿安全的一大隐患。近年来,在矿山防火、灭火领域涌现出了一位青年学者,他每年平均在煤矿的工作时间达到260天以上,他带领的科研团队已经从火区中抢出设备价值6亿元,采出火区冻结煤量3000万吨,创经济效益50亿元,他因此也被煤矿企业誉为“煤矿消防队长”和“名誉矿工”。一位矿长还赞叹道:“他比《西游记》里的铁扇公主还厉害。”   他,就是2001年度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资助者、西安科技大学教授徐精彩。 从工人到战士   1959年11月,徐精彩出生在浙江金华武义县履坦镇一个小山村。作为家里5个孩子的老大,徐精彩四五岁起就开始帮助妈妈干农活。1967年,父亲在“文革”中被人打成残废,这使幼小的徐精彩不得不开始承担家庭的重任。   “夏天最热的时候要在稻田割稻、插秧,上面被太阳烤着,下面水又像蒸笼一样,周围密不透风。割完稻子,要挑着一担150斤的稻子,光着脚走在沙石路上。”回忆起儿时岁月,徐精彩说:“体会过农民干活的艰苦,后来的很多苦都不算什么了。”   1976年,高中毕业的徐精彩被安排到武义县布厂当机修工。“进了工厂,我连设备图纸都看不懂,机器的工作原理更不懂,只是凭着感觉跟师傅学,那时我感到知识的极度缺乏,发誓要补文化课。”   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不少朋友鼓励徐精彩参加高考。由于“文革”十年基本没学到东西,抱着试试看态度参加考试的他“连考题都看不懂,更别说答题了”。这件事对徐精彩刺激很大,他开始抓紧一切业余时间自学中学课程。   1978年2月,一次偶然的机会使徐精彩报名参了军———去新疆当铁道兵。“那时我想走得远一些,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同时到艰苦的地方锻炼自己。”徐精彩坐着闷罐车来到新疆,一共走了七天八夜,最后到了库尔勒,被分配到铁道兵汽车独立团一营一连修理排当战士。一个半月后,由于工作需要,徐精彩被派去当烧锅炉、补衣服、理发的勤杂工。   “当时连里缺文化教员,我是高中毕业,就自告奋勇报名了。”1978年,在当兼职文化教员的时候,徐精彩“走运”了:“团里给连队发了两套上海出版社出版的数理化自学丛书,我是文化教员,指导员就给了我一套,后来我就是靠它考上了大学。” 从战士到学者   当时徐精彩并没想过考大学,只是想补习自己匮乏的文化知识。当勤杂工一天活并不少,全连120人的头发要理,大量衣服要补,锅炉一天还要烧两炉水。别人玩的时候,徐精彩在学习,“尤其是利用烧锅炉的六七个小时一边烧火一边看书。”   1978年12月,徐精彩一个考上大学的高中同学给他来信:“鼓励我好好复习,争取考上大学,并把他的复习资料寄给我,直到现在我还保留着他当年的高数笔记。”1979年5月,一直不断自学的徐精彩终于等到了一个机会,营部传来消息:每个连队可以选拔2名战士去参加地方高考,为军队培养人才。   在营部的选拔考试中,数理化得了100分的徐精彩被推荐参加了当年的高考。之后,被录取到西安矿业学院(西安科技大学前身)的他,开始与煤矿结下了不解之缘。   “考上大学,我觉得自己太幸运了,想着不管干什么,只要学到知识就行。战友们帮我凑齐了40元路费,我坐火车来到西安上大学。”有了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徐精彩把全身心都投入到学习中,晚上不到12点不回宿舍。在校期间,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三名,1983年毕业时,徐精彩就被学校选中留校任教。   “那时部队人才紧缺,最终也没有同意我转业。但是毕业后不久,1983年,国家决定铁道兵集体转业到地方,以后不再属于部队编制。我立刻给学校打了电话,学校同意接受我回校任教。”   被分到矿井通风与安全教研室的徐精彩,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做学问的机会。1985年,他考上了研究生,确定了矿山防灭火的研究方向。   为了从化学的角度搞清楚煤自燃机理,徐精彩产生了一个大胆的设想:能否建立一个实验台来模拟煤自燃的发生的过程。徐精彩向学校提出了这个建议,“学校破天荒地拨给我1万元让我从事研究。”经过1年不懈的努力,1986年终于实验成功。这是我国第一个在实验室里实现煤自燃发火的模拟实验台。之后,徐精彩再接再厉,应用该实验台和计算机模拟,结合现场测试,提出了煤低温自燃特性参数和实验条件下能够引起煤自燃的极限参数的测算方法,首次解决了煤层自燃发火期测定的世界性难题,为矿井内因火灾理论体系的建立和矿井火灾预测技术奠定了实验基础。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持续的资助下,徐精彩在预测理论方面倾注了极大的心血,成功提出“煤层自燃危险区域判定理论”,建立了煤层自燃危险区域判定及火期预测理论;在防灭火理论和技术上,针对煤层自燃特点,建立了煤层火灾的胶体防灭火体系,并开发新型灭火材料、配套设备和工艺。 从学者到“救火队长”   徐精彩不是一位书斋式的学者,面对每年给国家带来巨大损失的煤矿火灾,他迫切希望能把自己的科研成果应用到实践中去,替国家挽回损失。   带着这种沉甸甸的责任,他全身心地投入到煤矿的防灭火工作中。这是一项时刻面临死神威胁、极度危险的工作,徐精彩每次赶往煤矿救灾时所遇到的问题几乎都是十分复杂和危险的,因为发生灾害的煤矿向他求援时,现场工程技术人员已无法控制灾害。   在河南义马局煤矿灭火时,徐精彩在冒着浓烟和明火的巷道里和救护队员站在齐腰深的水里,连续工作数个小时,扑灭了煤层火灾,消除了瓦斯爆炸的隐患;在兖州局东滩矿灭火时,他连续在井下工作40多个小时直到灭火工作正常,火势得以控制才上井,现场领导和工人深受感动,授予他“名誉矿长”称号;宁夏白萁沟煤矿发生瓦斯爆炸时,井下情况危急,回风流浓烟滚滚,能见度不到半米,他根据现场情况,带领50多名救护队员下到井下回风流口附近,抢在下一次爆炸前打好了防爆墙……   多次镇定指挥、化险为夷的经历使他受到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煤矿现场人员的高度称赞,“矿山救火队长”的名头也不胫而走。出色的成绩使他获得了许多荣誉,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项奖励及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等称号。2001年,获得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的资助后,他又为自己树立起新的研究目标——“特大型火灾灭火技术以及瓦斯爆炸控制技术”。   在卫戍煤海的征程中,徐精彩依然在不懈地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