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金要闻 >> 基金要闻

 

    《中国植物志》创新成果大丰收

    日期 2005-04-01   来源:科学时报   作者:刘英楠  【 】   【打印】   【关闭

      3月31日,记者在中国科学院、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京举行的重大成果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2004年出版完成的《中国植物志》,作为目前世界上记载种类最丰富的植物志,收入了我国植物学家的大量创新成果。   《中国植物志》共计80卷126卷册、5000多万字,记载了我国301科3408属31142种植物,同时包括9000多幅图版,是我国维管束植物(包括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全面、系统、科学的总结。《中国植物志》副主编陈心启介绍,维管束植物是植物资源宝库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人们日常接触到的水稻、小麦、棉花、果蔬、木材、牧草和药材等,绝大多属于维管束植物。《中国植物志》就像这个庞大植物家族的“户口簿”和“档案册”,不仅记载了它们的科学名称,而且详细地考证了历史文献记载、形态特征、地理分布、生态环境、物候期和用途等方面,是了解我国植物资源“最基本、最翔实、最权威的科学资料”。   中科院副院长陈竺表示,《中国植物志》的编研历史可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于1959年正式启动,历经准备、初创、恢复、高速发展和完成阶段,先后有312位植物学家、167位绘图人员参与编研工作。作为我国宏观生物学领域最重大的学术成就,其出版为我国植物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合理开发利用植物资源提供了基础信息和科学依据,对陆地生态系统研究将起到重大促进作用。   “详细了解和掌握自然资源本底,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科技部副部长程津培说,世界上多数发达国家都有自己的植物志。我国植物资源十分丰富,编写“自己的植物志”是几代植物学家共同的心愿,但由于在标本、文献资料、经费、协作等方面存在许多困难,这一愿望直至新中国成立以后才得以实现。其中95%的卷册,1978年以后才出版完成。   《中国植物志》在四代植物学家辛勤耕耘和通力协作下得以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陈宜瑜表示,编研《中国植物志》不是简单地编一部辞书或一个目录,它必须解决每个物种“是什么”、“长在什么地方”、“为什么长在那里”以及“怎么会生长到那里”的问题,因此是一部带有很强的研究性的著作。“植物没有国界,所以《中国植物志》的出版,对世界植物学研究和全球生态环境的推演都有重要意义。”陈宜瑜希望有关科学家能在Flora of China(《中国植物志》英文版)的出版过程中,不断引入最新研究成果,把我国分类植物学推向世界前沿。   《中国植物志》在编研和出版期间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中科院植物所洪德元院士介绍,《中国植物志》中,我国植物学家发现了1万多个新种、几十个新属、1个新科。目前已获得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在内的近百个奖项。与会专家讨论认为,作为整体,《中国植物志》仍有申报“重磅”奖项的资格与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