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金要闻 >> 基金要闻

 

    日本第三个科学技术基本计划的重要政策摘要

    日期 2005-10-28   来源:情况交流   作者:国际合作局 王逸 编译  【 】   【打印】   【关闭

      日本第三个科学技术(五年期)基本计划于2006年开始执行。该计划对于日本的科技战略、科技发展走向以及经济建设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此,日本科技政策研究所在2005年4月公布了该计划的草案——中期归纳意见。在这份文件中宣示了日本发展的3个理念:1.“可以通过创造知识、运用知识为世界做贡献的国家”;2.“具有国际竞争力、可持续发展的国家”;3.“安全、稳定、生活质量高水平的国家”。   “可以通过创造知识、运用知识为世界做贡献的国家”的含义是通过科学研究创造出新知识,并运用这些新知识解决面临的各类问题。同时通过将这些知识向世界传播、解决人类共同面对的问题,提高世界各国对日本的依存程度。   “具有国际竞争力、可持续发展的国家”是指通过创造高附加值的物品或服务、切实保证就业机会来提高日本以产业技术能力为代表的国际竞争力,通过保证持续发展提高国民生活水平。   “安全、稳定、生活质量高水平的国家”,是指维护老龄社会中的国民健康水平,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稳定供给食品、能源,协调地球环境与经济活动的关系,维持稳定的国际关系。   此外,该基本计划还规划了日本科技发展的4个基础研究重点领域:生命科学、纳米技术与材料、信息通讯、环境及其复合学科。确定重点领域的目的是为了避免那些从学科分类看有一定的科学意义、但重要性并不突出的研究开发也得到倾斜性政策投资,为了进一步提高研究开发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该文件认为:在重点领域设定方面也要反映出新兴学科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及其他各国的动向等方面的问题。 一、关于基础研究重点领域   该文件认为:4个重点领域以及重点学科的研究开发工作具有极高的波及效果,在这个知识大竞争的时代里,日本要作为第一级国家持续发展并引领世界,就必须重视自身持续发展的基础,从国家的长期发展战略出发,慎重选择重要的技术(国家基础技术)并支持其进一步发挥作用。不断深化这些世界顶尖级的“国家基础技术”还可以保障日本在国际交往中的自由度,加强日本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为此,要充分尊重相关机构的调查研究能力和优秀科研人员的见解,对于那些将来有可能大幅度发展、有很强应用前景的学科进行机动性资源分配、通过不断修正重点领域范围,把真正重要的学科切实囊括进来。另外,根据经济社会需要进行科研命题,积极谋求不同学科的融合,从基础阶段开展研究工作可以促进划时期的新学科的形成。 二、关于科技投资战略   该文件认为:科技工作中,从基础研究到接近实际应用的研究开发,研究工作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其特点也不同。因而,投资方面考虑的问题和期待的成果自然也不尽相同。   基础研究项目来自于科学家自由设想(自主命题型)和特定政策目的(政策目的型)两个方面。需要从长期支持的角度推动处于萌芽阶段的、百花齐放式的研究工作。要用举国之力培育、维护“多样性温床”。许多优秀研究项目都是以个人或小型研究团队为主的研究。对于此类研究需要靠竞争性资金进行优先性、重点性资助。   特定政策目的型基础研究工作是为了解决国家、社会面临的问题,政府事先明确公示研究目标、目的类型的研究项目。这类项目以处于萌芽阶段的多样性研究为基础发展而来。由于立项设定了比较具体的应用目标,其研究开发的成果对于解决社会问题提供了多种多样的选择可能。对于那些可以增加知识资产,对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有较大的贡献的学科、领域,应该进行重点资源分配。   政府在对研究开发投资进行整体扩充规划时,一方面要采取切实措施保证基础经费。另一方面要争取扩大竞争性经费规模。   根据各类竞争性基金的设立宗旨,各省厅要把自己的分配职能逐步转移给独立的分配机关。由于分配机关是独立行政法人。所以,不应该为其设定预算方面的限制。新基金类型的设计要考虑到日本的技术战略与国际贡献等政策取向。尤其是国家直接掌握的基金要使其在效率等方面具有可操作性。除Program Officer、Program Director的努力外,还要充实、强化支撑其工作的调查研究职能、评审与拨款、管理等实际业务职能。要从竞争性经费中抽出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加强其管理体制。   然而仅仅依靠竞争性资金是不足以保证研究工作的多样性的。基础经费作为支撑日常教育研究活动的资金主要用于支付研究人员以及辅助人员的工资、最低限度研究经费、研究基础运营费(保养、维护设施费用、设备费)等。这种基础经费对于科学家来说,在他们突发奇想时可以使其立即投身研究工作(机动性),是其维持在尚未得到竞争性经费支持的前期工作(持续性)中必不可少的资金。即使是在项目的发展期,基础经费在改善大学附属研究所、研究中心的环境方面也起到了重大作用(持续发展性)。 三、关于项目评审工作   该文件指出:基础研究是基于科学家崭新构想进行的探索性工作。这类工作即存在失败的风险,也存在产生高层次成果的可能。支持基础研究的竞争性经费在评审工作中,不仅要评审研究计划等书面资料,还应该对研究人员个人独特思维的独创程度和实现可能性进行缜密的审查。为此,资金分配机构要设定适当的评审标准,根据资金类型的设立宗旨,认真负责、独立自主地遴选项目。   为了创造出在日本独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产生的带有突破作用的全新革新技术及保证自身的竞争力,要把基础研究与临近实际应用的研究开发衔接起来。也就是说:不要把眼光仅仅盯在发表论文上,还需要加强看得见、摸得着、以技术革新为目标的研发工作。评审不仅要从科技观点出发,还需要从社会观点、经济观点审视课题。   要使大学、公立研究机关的研究成果以及某些资助制度支持产生的研究成果能够受惠于下一阶段的经费制度支持。例如:把结题评估、各类资助经费所缔造出的科研成果实际应用前景信息进行提取和集约,形成数据库。   在对于研究开发课题、研究机关、研究人员业绩进行评价时需要引起注意的是:每年一度的评价工作与研究经费的资源分配直接相关,这就造成大家会避开周期较长、虽然意义非凡但很难取得成果的研究。以致造成具有挑战性、难度大的课题数量减少。为此,要把这类课题与必需进行短期评价的课题严格区别开来。例如,对于长期研究课题不适用统一的年度评价制度。 防止“评价疲劳”问题   由于存在着实施评价而导致研究人员和职员的工作负担过重的倾向,要通过灵活运用现有评价结果而不断促进工作的合理化。对于现行评价体系自身存在的复数评价作业同时进行的问题不断进行完善使之趋于合理化。   灵活运用外部评价是保证评价工作的公正性和透明性的积极措施。但是,对于从确保国民安全的观点来看不适于公开的项目,应该作为特例处理。今后对于外部评价的特例,需要提出更明确的标准。 量化指标的问题   评价实施主体为了回避评审标准的明确指向性而不负责任地使用定量指标,会扭曲被评价的科研人员的整体研究工作。因此,需要一方面向被评价者明确昭示量化指标的指向性;另一方面要慎重使用定量指标。特别是影响因子是表示学术杂志重要性的指标,但不一定是反映所发表论文质量的指标。因此要考虑到国家对国内学术杂志的扶持政策,不要动辄以影响因子高低来论英雄。 四、关于人才问题   该文件指出:预计到2007年日本的人口总数开始趋于减少。与此同时,世界经济一体化不断深化,围绕人才、技术等知识资产展开的国际竞争也会越来越激烈。日本处于这种发展趋势下,努力保证支撑科技工作的人才质量、数量不萎缩绝非易事。该文件提出的对策有: 给予那些研究资历不足、但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年轻研究人员以崭露头角的机会; 需要提供更多的机会使年轻研究人员尽早赴海外从事研究,独立进行钻研工作。 为了使优秀的年轻外国科学家在日本定居下来,大学及公立研究机关需要不分国籍地、公正、恰当地评价他们的能力与业绩,并将评价意见在聘用和待遇方面体现出来。 对于那些真正优秀的科学家,即使在他们退休之后,仍然可以通过某种方式,在竞争性资金或外部资金的支持下继续他们的研究。此外还可以使优秀科学家退休之后以非现职的身份发挥他们的余热。 进行跨越产学壁垒的人才交流、通过开展尖端性与实践性兼备的研究促进人才培养等科技体制改革也具有重大意义。 由于日本在产品制造技术上占有优势,高级技术人员在传承日本技术基础、支持科学家进行创新性研究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研究生院、大学本科、高等专业学校、专修学校等教育部门需要继续开展实践型教育。   此外,该文件还提及了其他一些方面的工作。例如;加强科技界与经济界乃至行政部门之间的合作,加大成果转化、知识产权管理、占领标准化高地等方面的工作力度。建立“科技为社会服务,社会需要科技”的双向信息交互体制等。具体措施包括: 内阁府新设立的“综合科学技术会议”要充分发挥政府整体科技政策指挥塔的职能。 需要把自然科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各领域知识整和起来,从“科技为社会服务,社会需要科技”观点出发制定综合性政策措施。 大学与公立研究机关、企业要采取联合行动,共同努力建设研究据点。 根据国立大学法人化政策,现在,各大学纷纷成立知识资产本部。知识资产本部以研究成果实际应用于社会为主要任务,对知识资产的产出、管理、应用进行战略性一贯制式的监管。各大学、公立研究机关要采取切实措施,保证学校或机关申请专利等知识产权方面工作所必须的经费。在这一方面,积极鼓励使用竞争性经费类的间接经费。 为了保护大学、公立研究机关生产出的专利等知识产权在海外的利益,政府需要资助申请海外专利所需经费。 企业界也要在设立产学官协同窗口、在经营方针、研究开发方针中把产学官协同工作明确定位于重要工作等方面做出努力,从而完善积极推进协同的管理体制,向学术界发出企业需求的明确信息。 技术水准更高的新技术,国家要率先成为第一消费者。政府的这种行为具有极大的意义,即可以帮助新技术建立市场,也可以刺激民间的发明创造。不仅能够产生社会性、公益性价值,还可以创造出经济价值。研究部门还要从基础研究阶段就瞄准具体应用前景,在应用开发阶段要瞄准公营部门的需求、根据现有一线的需要设定技术要件和经济指标并千方百计为其实现而努力。 培育地方上的科技智能团队。以点带面、多层次的展开。 尖端大型公用研究设备的改造和使用需要巨大的经费支撑。从基础研究到产业技术开发,所有研究机构广泛地使用这些设备必然会促进巨大研究开发成果的产生。为此,从公平、有效的观点出发,这类尖端大型公用设备不应该被局限为特定研究机关的部门财产,而应该由国家对其维护、完善负责,由国家来促进开放使用。 面向未来积极开展工作,深化从发展中国家获得、整理其所拥有的广泛生物遗传资源的工作。 世界最前沿的研究成果来自于个性化的、尖端的仪器设备。现在尖端设备国际市场的份额中外国企业约占一半,同时还有继续扩大的趋势。日本一直处于比较优势的地位,但考虑到其他国家正在赶上来。该计划考虑要从科研思路和仪器、尤其是要从最重要的研究开发领域必不可缺的核心思路和仪器中找出关键性的技术要素以及综合技术系统,进行重点攻关。以生产大量的世界最高水平的仪器设备为条件,使日本生产的尖端设备成为国际标准。 要瞄准国际标准化,从战略高度把国内标准看作是国际标准的第一步,要加快国内标准规格的审批速度。 此外在国际标准化浪潮中,能够担当国际组织的干事、能够正确处理标准化问题得人才需求也在增加。 争取有限的优秀人才在日本扎根。同时要加紧培养国际通用型人才,以图在构建东亚地区科技组织架构过程中发挥日本的主导作用。 构建人际关系网络,要通过“知日派”同学会的活动促进人际关系网络系统的建立。 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应该根据不同情况,分别运用“竞争与协调”、“合作”、“援助”等不同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