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金要闻 >> 基金要闻

 

    《人民日报》——国家自然基金向在华外籍专家开放 “老外”首次担纲我重点项目、《科技日报》——基金委首次资助美籍学者150万元

    日期 2006-02-17   来源:人民日报 科技日报   作者:人民日报记者 赵亚辉 科技日报记者 晏燕  【 】   【打印】   【关闭

      52岁的美籍科学家福雷泽·维尔森日前“意外地”收到了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陈竺院士的来信,他自己没有想到,他的“一小步”竟然成为中国科技发展历程中的“一大步”。   这位被中国同事们亲切称为“老福”的著名神经科学家,刚刚成为第一位负责我国重点基础科研项目的外籍科学家。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福雷泽·维尔森开始在美国耶鲁大学从事大脑内空间信息过程和大脑皮层关系的研究,1993年他发现了“腹侧前额叶主要涉及到以头为中心的空间坐标系”,并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论文。这篇论文成为大脑前额叶研究的经典文献,并一举奠定了他的学术地位。1995年,福雷泽·维尔森受邀到亚利桑那大学任教和研究,随后多次与中国科学家开展合作。   2004年10月,福雷泽·维尔森来到中国,受聘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担任全职研究员和学科负责人,开始长期在中国工作。在他看来,“中国有很好的研究和试验条件,有很好的合作伙伴,能够取得更大的研究成果。”一年半来,在马原野研究员等合作伙伴的帮助下,福雷泽·维尔森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2005年,他带领的研究团队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提交了承担重点基础研究项目的申请。经过严格的评审,福雷泽·维尔森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今后3年里,他带领的研究团队将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的资助下,继续认知灵长类动物大脑的功能,揭示“大脑如何处理空间信息”的谜团。   “基础研究没有国界,中国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向在华工作的所有外籍科学家开放的,其中也包括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常务副主任杜生明表示,经过多年的探索,吸引优秀外籍科学家来中国工作的条件已经逐步成熟。我国有很多独特的优势,很多地理、环境、生物资源是国外没有的,我国的科研水平在不断提高,科研环境有所改善,资助政策逐渐合理,正在逐渐和国际接轨。“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资源,来提高中国的基础科研水平。此次,优秀的外籍科学家承担我国的重点基础项目,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杜生明说。 《科技日报》-——基金委首次资助美籍学者150万元   日前,以支持国家基础研究为己任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以下简称基金委)重点项目资助名单上,首次出现了一位外国学者的名字,资助金额为150万元。   据悉,这位FraserWilson研究员是获得基金委2006年重点项目资助的318位项目负责人之一。而该年度重点项目的申请与获准比例为:1∶5。该委生命科学部一位副主任介绍,给予国外学者重点项目资助,以此吸引国际优秀人才加盟我国基础研究工作,是基金委为迅速提高我国基础研究水平而进行的一项新的制度创新探索。   据其同事,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以下简称动物所)研究员马原野介绍,现年52岁的FraserWilson是一位美国籍的英裔学者。1986年获得牛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并在耶鲁大学完成了博士后工作。他长期从事灵长类动物认知神经生物学研究并颇有建树。2004年10月,受动物所邀请,FraserWilson携带其在美实验室的主要实验设备,加入动物所,成为该所的全职研究员,并担任中科院昆明灵长类研究中心学科带头人。根据FraserWilson与动物研究所签订的工作合同,他将在动物所进行为期6年的学术研究工作。   此次FraserWilson等3位学者共同获准的名为“猕猴前额叶-顶叶在不同空间坐标系处理信息中的作用”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将有效集中3位学者的各自研究成果,分别对猕猴脑内的“以空间为中心”、“以物体为中心”和“以肢体为中心”的空间坐标系进行研究。   该项成果将对某些大脑皮层受损疾病的治疗方案提供有意义的基础研究依据。此项研究工作目前属于世界前沿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