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金要闻 >> 基金要闻

 

    科技日报:探索新思路 开拓新领域——科学基金助推化学科学领域创新研究掠影

    日期 2006-04-03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尹传红  【 】   【打印】   【关闭

      “在20年前,我国化学论文的发表量占世界比例还很小,但在2003年,我国化学论文已占全球化学论文总量的10%,居美国和日本之后列第3位,而在国际有影响的顶级化学和材料学术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数以及被国际引用的篇次数近年来都呈快速递增的趋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常务副主任梁文平研究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开门见山地说道。   不过,转而他又直率地表示,作为一名化学家和学科管理者,他很关心化学的“形象”,很遗憾社会和公众对化学这门基础学科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甚至存在误区,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许多学生不愿学化学,影响了人才的后续培养。   梁文平说,人们一般认为,化学是古老的学科,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如今化学似乎已从认识、控制和改变客观世界的核心科学和前沿学科退后了,远不如生命科学、材料科学、信息科学等那么前沿和热门了。这就影响到中学生报考大学选择专业的志愿,进而有可能会影响到21世纪的化学科学以及与化学密切相关的科学的发展。   “其实,面对生命科学、材料科学、信息科学等其他学科迅猛发展的挑战和人类对认识和改造自然提出的新要求,化学也在不断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和思路的同时,不断地创造出新的物质和品种来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造福国家,造福人类。”梁文平介绍说,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化学科学部就注意到化学学科内部的发展与来自外部的需求之间的距离,注意到化学在自然科学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的变化,提出重新考虑学科建设的问题。在“九五”计划制定之初,经过反复讨论,并对优先发展领域进行适当的调整,提出了重视学科交叉、淡化二级学科的理念,曾引起了化学界的广泛讨论,并逐渐得到广大化学界的共识。20世纪末,化学科学部在长期酝酿后又提出了几个新的发展领域,在组织专家多次讨论后,提出要开展分子以上层次化学研究的创新思想,引起了又一轮的化学界的讨论。   为了探索、研讨与展望化学发展趋势、发展战略及十年或更长远化学发展前景,使化学这一传统学科成为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源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联合中国科学院化学学部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和专家咨询,提出了与化学学科中长远发展密切相关的三个重大科学问题:1.创造具有特定功能和性质的新物质、新材料的分子工程:合成化学;2.化学科学与生命科学界面的基础科学:生命体系调控过程中的化学本质;3.预测和设计的过程工程和复杂体系:化学理论与计算机模拟。   梁文平认为,近年来,我国化学基础研究有了长足的发展,在创造新物质的合成与制备科学、研究分子间相互作用和揭示若干分子反应过程等方面取得了一些创新性的成果,在国际分子科学领域已拥有一席之地,并为世界化学基础研究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近5年来,我国化学国际论文发表总数和被引用总数位居我国各自然科学学科之首,成为快速发展的学科之一。2002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在连续四年空缺后,化学科学领域获得了当年唯一的一项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表明化学学科在某些领域已经产生了国际领先的研究成果。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以中国科学院院士闵恩泽为首的中国石油化工研究院的科研人员,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资助下,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解决了非晶态合金材料比表面小、热稳定性差等难题,并通过催化材料和反应工程的创新和集成,使传统的加氢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取得了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荣获2005年度国家发明奖一等奖,树立了源头创新和集成创新相结合,自主创新解决国家重大需求的成功典范。   此外,一大批杰出的青年学者已经成为有影响的学术带头人,在国内已经形成了若干个具有国际影响的研究团队。如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李灿研究员为首的催化新材料、新反应、新研究方法创新研究群体、以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麻生明研究员为首的金属有机化学创新研究群体,都已经在国际上得到承认,分别在国际催化和金属有机化学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   但是,与美、日、欧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化学基础研究的原始创新性仍有待提高,具有我国特色的新理论、新反应、新方法和新思路仍然很少,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药物和化学品生产过程更加缺乏。   “化学基础研究任重道远。”梁文平说,化学作为一门“核心、实用、创造性”科学,对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推动社会进步已经起了巨大作用,并且正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