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金要闻 >> 基金要闻

 

    “极端世界”的排头兵(走进优秀国家重点实验室)——记强场激光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日期 2006-04-06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曹玲娟  【 】   【打印】   【关闭

      “我们研究的是激光物理,特别是强场激光物理及相关新前沿新方向。”说起强场激光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李儒新颇感自豪,“如果说不少激光研究机构,偏重激光技术、偏重激光应用于工业、加工、汽车、造船等领域,那么,强场激光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加偏重物理,瞄准的是更远的目标。”   实验室研究的超强超短激光,突破人们的想象极限。年轻的李儒新,连用几个“极端”来描绘实验室的研究对象,“可以说,我们就是在一个‘极端’的世界中探索。新一代的超短超强激光,能量密度极端高、时间尺度极端短、 可以约束在极端小的空间尺度内,产生高温、高密度的物质。”   “激光发生瞬间,从能量密度的角度上看,在自然界只有恒星内部、黑洞边缘、核爆中央能够相比;激光脉冲又是稍纵即逝的,它要快到能够跟踪电子的运动;从空间维度来看,它的应用领域,包括纳米技术领域……”李儒新细细描述这个奇妙的激光世界。   事实上,如此“极端”的强场超快科学,是正在迅速发展且相对非常年轻的新兴学科领域,不仅是重大基础科学前沿,也将为相关国家战略高技术与交叉学科领域的开拓创新提供重要科学基础与强有力推动。年轻的强场激光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是我国在该领域中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   研究激光技术,即激光发生器如何产生超高强度超短脉冲激光,它的瞬间功率甚至能超过全世界电网的平均功率;基本物理研究,激光技术用于交叉学科,对分子、原子乃至微小至电子的运动进行激光特有的“无损探测”,还能开发出研究病毒如何进入细胞膜、药物分子如何跟细胞和生物大分子作用等纳米量级的生命科学、材料学的最有效的工具之一;激光的高技术应用,主要瞄准国家战略高技术,进行激光聚变能源、下一代同步光源、激光遥感等研究,如利用激光做新一代加速器,能获得加速器更加小型化、电场梯度大大增加的效果。   在地球上利用核聚变原理制造人造小太阳,是无数科学家的梦想。对聚变反应实现可控,使其变为可利用的稳定释放的清洁能源,这个控制的关键环节,难度超乎想象,科学家们目前基于理论和基础实验的研究结果提出,可以期待用环形磁场或高功率的激光束来进行约束。目前,我国在安徽合肥的实验,采用的是磁约束技术,而强场激光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对激光约束的研究,则为人造太阳的研究,探索另一种可能的路径。   巨压之下,实验室迅速成长,在超强超短激光,超强超短激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以及在相关战略高技术与交叉学科的前沿基础研究等方面取得一系列重大创造性研究成果,在国际同行学术界已占据重要一席之地。 2004年,在新一代超短超强激光的开拓与发展研究中获得重大自主创新突破,实验室老主任、现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徐至展院士领衔的项目组完成的“小型化OPCPA 超短超强激光装置研究”成果,荣获200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该项研究成果是具有重大自主创新的突破性科技成就,被国际同行学术界认为是“十年来国际 OPCPA研究领域中最杰出的实验成就”。在五年一度的2005年全国数理科学国家和部门重点实验室的评估中,实验室再次被评为优秀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