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金要闻 >> 基金要闻

 

    基金支持加快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科研进展

    日期 2006-05-10   来源: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作者: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 】   【打印】   【关闭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直是我所科研经费来源的重要渠道。通过基金的资助,促进了我所科研成果的产出,也培养了一批年轻学术骨干。 2005年度我所的在研基金项目都在按着研究计划,并根据国际前沿发展动态及时地进行调整和修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成果一:2006年2月2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Nature以“Article”的形式发表了题为《果蝇脑对两种视觉参数的记忆》(“Distinct memory traces for two visual features in the Drosophila brain”)的研究论文。这项科学研究是由刘力研究员领导的课题组与国外科学家合作共同完成的。   这一研究成果首次证明了果蝇中心脑内-扇形体结构,参与了视觉图形识别过程。具体说,就是扇形体内由神经元树突分支构成的两层水平片状结构,它们分别具有记忆图形重心高度信息和记忆图形朝向信息的功能,从而使果蝇有效地分辨重心或朝向不同的图形。这项成果的取得是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的支持分不开的。 成果二:以果蝇为模式动物,在基因-脑-行为-认知的框架下,在学习/记忆和抉择行为的分子细胞和神经整合机制的研究方面取得重要成果和研究进展。特别是果蝇视觉和嗅觉之间跨模态学习记忆的协同和传递的研究, 在Science(2005 年7 月8 日)以报告形式发表。发现在一定的时间—空间条件下,果蝇的视觉和嗅觉两个模态的学习记忆之间,可以通过协同机制达到非线性的放大,而不是对两个模态的各自的学习记忆作简单的线性叠加。实验证明,视/嗅双模态之间记忆的“协同共赢”“互利互惠”和“相互传递”都对视/嗅双模态信息输入时间的一致性有严格的要求。多模态记忆协同对我们如何生成概念、达到对客观事务的完整认知、推理、问题求解和“个性与共性”的关系都有重要的认知意义。此外我们在APP 蛋白家族的神经系统和非神经组织的发育的作用;多巴胺系统在果蝇视觉类注意行为中的作用;果蝇嗅觉敏感性的昼夜节律及其机制;亚磁空间对果蝇学习记忆世代影响等研究中都取得了创新的研究结果,在国外重要专业杂志发表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