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金要闻 >> 基金要闻

 

    基金观察:统筹争取财政投入和引导社会资源投入

    日期 2006-06-05   来源:科学时报   作者:刘英楠  【 】   【打印】   【关闭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为一种先进的科研经费资助模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除了依照“依靠专家、发扬民主、择优支持、公正合理”的评审原则,建立健全决策、执行、监督、咨询相互协调的科学基金管理体系,以充分发挥对我国基础研究的“导向、稳定、激励”的功能外,还必然面临一个同样关键的问题:经费来源问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一五”发展规划》确定“十一五”发展的指导思想之一是要“加强统筹部署”,提出五项必须统筹部署的课题,其中最后一项是:统筹争取财政投入和引导社会资源投入,继续争取加大中央财政投入,积极引导社会资源投入基础研究,增强调动社会科技资源配置的能力。   温家宝总理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所指出的:“引领未来,就是着眼长远,超前部署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培育新型产业,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所以我们“要调整财政性科技投入的结构,重点支持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和社会公益研究”。   目前,社会各界普遍认识到,加大基础研究投入是开拓国家创新能力源头的必要之路。有专家指出,目前世界公认的20多个创新型国家,其基础研究投入占全国研发投入的15%~25%,而我国自1990年以来这个比例长期徘徊在5%上下。只有加大基础研究投入,才能切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避免踏入“引进—落后—再引进”的怪圈。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自1986年成立以来,获得国家财政的投入不断增长,已从最初的8000万元增长到2005年的27亿元。目前对基础研究作用和地位的再认识,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争取国家财政更大投入创造了条件。科学基金“十一五”规划提出,将从全国基础研究总体布局出发,加强战略筹划和科学预测,积极争取中央财政投入,确保在“十一五”期间资助经费不少于200亿元。   当然,祖国各项事业都需获得支持,即使是科技事业本身,亟须发展的方面也非常多。这样,研发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基础研究支出占研发经费的比例,乃至基础研究经费在各有关科技管理部门具体如何落实,成为一个复杂的系统问题。这种情况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动出击”,引导、调动社会资源投入基础研究,同样在“开源”工作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历来注重在国家战略需求领域加强与有关部门和企业的联系,以联合基金的形式开展基础研究的联合资助。自1993年10月与美国福特公司共同设立福特—中国研究与发展基金以来,已先后与香港研究资助局、上海宝钢集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黄河水利委员会、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广东省政府等设立十余个联合基金。仅2005年一年,通过联合基金与联合资助项目资助的经费,即达6000多万元。   “十一五”期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决定配合国家统筹区域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加强与地方政府的沟通与合作,促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与科技协调发展;进一步完善联合资助工作,促进国内各部门间的协调与合作,整合资源,重点在能源、资源、环境、信息、材料、生命科学和国家安全等领域,开展联合资助工作,促进科技资源的整合利用。   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需要举国上下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在基础研究的管理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具有最为宝贵的专家资源和管理经验。推动高等学校、研究机构和企业在基础研究领域的合作,引导社会资源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正如自然科学基金“十一五”规划所阐述的那样,是“充分发挥科学基金的黏合与辐射作用”、“促进科研资源合理有效配置”的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