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金要闻 >> 基金要闻

 

    中德联合科考队在新疆发现恐龙足迹化石

    日期 2008-04-14   来源:科学时报   作者:魏文  【 】   【打印】   【关闭

      日前,由中德古生物与地质联合实验室和中德合作新疆地质工作站联合组成的中德野外科考队宣布:在新疆吐鲁番盆地善鄯县以东约20公里的戈壁滩上,首次发现了一批恐龙足迹化石。这些化石裸露分布在100多米范围内的地表,科考专家认为,这些足迹全部为肉食性兽脚类恐龙留下的。这一重要发现已在东北亚地学中心主编的英文版杂志《世界地质》(Global Geology)上正式发表。

      中德古生物与地质联合实验室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德国科学基金会(DFG)于2005年10月联合创办,由吉林大学、德国图宾根大学牵头,中德两国13个研究机构共同组成。是中国第一个以古生物学和地质学为主的联合研究实验室。

      据了解,这些恐龙足迹化石是中德科学家在2007年10月的一次野外联合科考中偶然发现的。新发现的恐龙足迹化石产出地层为中侏罗世地层,距今约1.65亿年。产恐龙足迹的砂岩主露头高3米、长30余米。恐龙足迹绝大多数呈三趾型,每个足印均显示了3个大而向前伸出的脚趾,并具尖爪。

      目前已发现恐龙足印150余个,不规则地分布在一座荒坡东面微红色的岩面上。脚印有稀有密,在长约百米、高约3米的砂岩面上清晰可见。在恐龙足迹最密集的一面岩层下方,已有部分岩层脱落。

      专家介绍说,这些恐龙足迹至少包括两种不同的类型:一类足印较大,有相对宽大的足垫,最长足迹约38厘米,可能由大型肉食龙类形成;另一类足印较小,相对短细,可能由轻巧的虚骨龙类形成。

      中德古生物与地质联合实验室成员、我国著名恐龙专家董枝明教授和德国恐龙专家维恩斯(O.Wings)博士介绍说,中国新疆地区恐龙化石资源丰富,但以往发现的均为恐龙的骨骼化石,而本次在该地发现恐龙足迹化石,在新疆地区尚属首次。这些岩面上的脚印呈凸出状,是由于恐龙因生活活动遗留脚印在泥面上,之后,河水或湖水带来的砂石沉积在脚印上层,在日后的地质形成过程中,下层较松软的泥土风化或流失,而上层砂石形成的砂岩很坚硬,因此得以保留,并形成化石。

      同时,在这一“化石墙”上还发现了乌龟和类似于河蚌的瓣腮类生物化石。专家推断,该区域在侏罗纪中期水草丰美,河湖相间。从恐龙脚印的方向和排列方式来看,曾有成群恐龙在此悠闲地生活。

      中德古生物与地质联合实验室中方主任、古生物学家孙革介绍说,鄯善地区恐龙足迹化石的发现填补了新疆地区恐龙足迹研究的空白,对深入研究距今1.6亿年前我国西北地区以恐龙为代表的生物群组成,以及古地理和古气候环境等,均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