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金要闻 >> 基金要闻

 

    科技界的哀思

    日期 2008-05-20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  【 】   【打印】   【关闭

      科技部:

      14:00刚过,离国务院公告的默哀开始时间还有二十多分钟,科技部的工作人员就纷纷来到广场,呈扇形围绕国旗整齐站立。此时,科技部党组书记、副部长李学勇,副部长刘燕华、曹健林等领导全都穿着黑色西服,系着黑色领带提前来到一楼大厅静静等待。

      14:28,随着一声“让我们为在四川汶川地震中死难的同胞默哀”,大家面向国旗,低头默哀。汽笛长鸣,航空警报响起,3分钟如此之长,人群中有人轻轻抽泣。

      门口,路过的出租车师傅也停下车来,站在路边与停下来的行人一起低头默哀。

      14:31,人群开始渐渐散开,却还有许多同志仍在原地低头沉默,许久之后才抬起头,一脸肃穆。

      中国科学院:

      14:28,那一刻,所有的中科院人都下楼来到了半降的国旗前;那一刻,所有的人都在国旗面前低头志哀;也是在那一刻,所有的员工都面向祖国的西南遥祝亡灵的安息。

      平日,中科院的正门前总有两块牌子,一边是“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一边是“中国科学院”。但是今天,在两块牌子的中间,又多了一条黑色横幅:“深切哀悼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

      今天,在门前国旗下参加向四川地震遇难人员默哀的中科院工作人员有近400人。常务副院长白春礼,副院长施尔畏、阴和俊都在人群之中,连后勤服务中心的炊事员、司机师傅都参加了默哀仪式。

      今天早上刚从成都回到北京的白春礼院士说,在四川汶川发生的这次大地震中,中科院有五位同志遇难,还有很多同志失去联系。现在,国务院以全国哀悼这种形式来纪念地震遇难同胞,是体现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一种很好的形式。作为中科院抗震救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的白春礼还表示,中科院将以多年的科技积累为基础,主动做好科技救灾,并将继续组织相关科研人员开展研究,为防震减灾服务。

      在中科院人员默哀现场附近,14点28分,路旁街心花园里带着孩子在附近散步的老太太手拉着孩子在默哀;骑三轮车和自行车的人主动停下来加入到默哀者的队伍中;路人停下了脚步;汽车停止了行驶,连绿地上的园工也站直身子向遇难者致哀。

      中国科协:

      早晨到办公室不久,中国科协机关的工作人员就在内部网上看到了“为逝去同胞默哀”的通知。

      因为办公楼维修,中国科协机关将默哀的地点定在了临时办公地的楼道中。

      14点20分,三楼办公室里有人拿着蜡烛默默地走出来,在电梯口的小茶几上把一支支点燃的白色蜡烛摆成心形。陆续走出来的人们静悄悄地来到蜡烛前,在狭窄的楼道里自然地排成四五排,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程东红也在其中。

      14点28分,主持人宣布开始默哀,大家都低下头,凝重的表情出现在每个人的脸上。此时,一楼、二楼的同志们也都静静地站立着,为亡灵祈祷,为生者祝福。

      “默哀的仪式表达了大家的一种心情,我们会把悲痛转化成力量,投入到接下来紧张的救灾工作中。”中国科协办公厅综合处副处长周丹东告诉记者。

      此前,中国科协已成立了抗震救灾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在支持四川省灾区500万元后,又紧急安排200万元救灾款支援甘肃、陕西省灾区。同时,两次下发通知,安排所属学会和团体全力以赴做好抗震救灾工作。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夏日,本该是艳丽服装绽放美丽的时节。然而,今天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大楼前,除了降了一半的国旗上那永不褪色的红,只有黑、白、蓝。

      14点28分,静静等待这一时刻到来的300多人整齐地站成几排,自觉地朝向西南———四川省的方向肃立、默哀。司机们站在汽车旁,同时按响了喇叭。

      长久的站立,长久的哀思。人群中一位来自中德科学中心的金发碧眼的女专家强忍着泪水。

      此时,正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最忙碌的时候,三分钟之后,大部分人默默地走回办公室继续工作。几乎没有人坐电梯,或许他们觉得缓缓地走在楼梯上,才能慢慢释放心中的哀思。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陈宜瑜对记者说,作为科技人员,能为灾区人民做的事情除了捐款捐物,更要老老实实地搞好研究,为减灾抗灾工作提供有力的科学支撑。他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长期以来对南北构造带给予了高度关注。在“十一五”优先发展领域“地球深部过程与大陆动力学”中,连续两年将南北构造带的研究列为重点资助方向。近年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川西龙门山地区及邻区资助重点和面上基金项目10余项。在去年批准立项的6个重大研究计划中,就有“华北克拉通破坏”等两个项目与突发自然灾害有关,这两个项目的资助强度都在1.5亿元人民币左右。5月15日,他们还紧急启动了地震灾害的心理分析及援助研究项目。

      “最根本的是要从基础研究做起。”表情凝重的陈宜瑜强调说。

      香山科学会议:

      今天,北京香山饭店,一次计划外、主题为“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机理及后续灾情科学分析”的紧急香山科学会议正在召开。

      14时25分,会议执行主席、地质学家许志琴院士打断了正在发言的一位专家的话头儿,说:“快到默哀时间了,我们暂停一下吧!”刚才还研讨热烈的会议里安静了下来,气氛也凝重了不少。紧接着香山科学会议办公室人员通过收音机里的播报,提示大家起立。

      14时28分,“默哀三分钟!”40多位各领域、不同部门的地球物理学家、地质学家、地震科研工作者静静伫立,低头默哀。与此同时,饭店停车场上的汽车响起了尖利的喇叭声,持续不断,在西山山谷中延绵不绝……

      默哀毕,会议室中的气氛依然沉重,每一个发言人都放低了音调,放缓了语速。

      “作为一名做地震研究的科研工作者,面对这么大的震灾、这么多的伤亡,心里难受啊!”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刘静研究员的一席话代表了与会专家的沉重心情。

      14点28分。这样的镜头定格在中国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