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金要闻 >> 基金要闻

 

    多脏器肿瘤的微波治疗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在肿瘤微波消融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日期 2015-05-21   来源:医学科学部   作者:李恩中 彭彧华 蒋景英  【 】   【打印】   【关闭

      全球恶性肿瘤发病快速攀升,我国肿瘤发病人数高居全球第一位,恶性肿瘤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的头号杀手。然而,大量患者由于肿瘤数量多、位置复杂、合并症多、切除后复发等原因而丧失了手术治疗机会,也有相当部分患者对传统的放化疗不敏感,热消融是继手术、放化疗后又一种新的肿瘤治疗方法。该技术是在影像引导下穿刺导入能量以高温灭活肿瘤,据国际权威期刊《临床肿瘤杂志》评述,热消融具有微侵袭、 疗效好、无放化疗毒副作用、最大程度保护机体免疫功能等优势,是本世纪临床肿瘤治疗学进展突出且极具前景的方法之一。

      热消融作为一项新技术,十余年来始终受限于国际公认的三大困境。首先,产品单一,虽然欧美每年投入超过75亿美元研发消融设备,但仅射频作为较成熟的设备在临床应用。第二,致热效率低,热场可调控性差成为热消融突出的技术瓶颈。第三,临床治疗仅限于小肝癌,其他脏器和大体积、富血供、高危复杂肿瘤患者被拒之门外。因此,亟需创新和突破。

      微波是一种高频电磁波,是通过极性分子和离子在磁场作用下振动摩擦产热,其致热原理优势突出。如何将微波炉这一高效加热厨具变成用于肿瘤治疗的利器,却面临热场规律尚未揭示、高效传输未能实现、精准热场难以调控、复杂工艺有待突破四大难题。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梁萍教授课题组与南京康友微波能应用研究所合作,历时十年余,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30825010)、科学仪器基础研究专款(81127006)以及973等课题资助下,首先揭示了针形缝隙微波辐射的热场规律,建立了适形可控三维热场的技术体系,奠定了微波在消融领域应用的理论基础;继而在双频全固态源、智能温控、水冷循环等7项核心技术取得重要突破,研制出国际首台温控水冷微波消融仪和消融针,成为Ш类医疗器械中首家获CFDA批准的微波消融仪及唯一获得CFDA批准可临床使用的水冷微波消融针。

      课题组针对肝、肾、甲状腺、肾上腺、脾、胸腹壁等多脏器实体肿瘤进行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取得重要进展,提供了一种安全、微创、疗效好的新技术,实现了早期肝癌、肾癌根治性消融后长期生存率可与外科手术切除相媲美的临床疗效。在肝癌治疗方面,完成了目前国际上微波消融肝癌病例数最多的研究,患者5年生存率达59.8%,与手术切除疗效相当,但其中71.9%的患者系无法接受手术切除者;成功实现了微波消融高风险部位和较大肝肿瘤治疗关键技术的创新,其中高危高难肿瘤占66%。在肾癌治疗方面,完成了国际上微波消融肾癌病例数最多的研究,其中高危肿瘤占54%,5年生存率95.7%,且保存了肾脏器官及功能;微波消融尤其适用于单肾或肾功不全而无法手术的患者。

      相关研究在理论、技术以及临床应用方面均取得了创新性成果,阐明了针形缝隙微波辐射的热场规律,实现了先进微波消融设备的研制,形成了技术发明与临床应用紧密结合的完整体系。研究成果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一致认可,发表SCI收录论文4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制定了产品质量标准并投入规模化生产,且拥有65%的国内市场占有率;此外还建立8个消融规范化培训基地。上述研究成果获得了2014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F-302-2-03),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梁萍教授为第一完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