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金要闻 >> 基金要闻

 

    最新研究显示塔克拉玛干沙漠出现于2500万年前

    日期 2015-06-26   来源:地球科学部   作者:赵克良 姚玉鹏  【 】   【打印】   【关闭

      南京师范大学郑洪波教授等最近在国际刊物《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以“塔克拉玛干沙漠于晚渐新世到早中新世出现(Late Oligocene–early Miocene birth of the Taklimakan Desert)”为标题,报导了关于我国塔克拉玛干沙漠形成年代的最新研究成果,认为塔克拉玛干沙漠在晚渐新世至早中新世(大约2500万年前)就已经出现,这远早于此前认为的数百万年的形成时间。

      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第一大沙漠,也是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仅次于非洲撒哈拉大沙漠。该沙漠所覆盖的塔里木地区曾是一片被称作“副特提斯”的浅海;后来地壳运动,海陆变迁,塔里木盆地变成了浩瀚的沙漠,成为全球粉尘系统的重要源区。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形成,是亚洲新生代地质演化历史中的重要标志性事件,但关于其形成年代一直存有较大争议。

      郑洪波课题组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025207, 90211019, 41021002)等项目的支持下,与国内外同行合作,针对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形成演化开展了长期研究。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南部的山前盆地中发育有达数千米甚至上万米的新生代沉积序列,这套沉积的下部为含有海洋贝壳的灰岩,表明在那个时期(始新世),塔里木盆地的西南部还被浅海覆盖。地层的上部是一套厚达2-3千米的砾岩,地质学家称之为“西域砾岩”。西域砾岩的沉积标志着西昆仑-帕米尔的隆升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而其中的风成黄土条带指示了沙漠的形成。另外,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的麻扎塔格新生代地层中还发育了数百米厚的风成沙丘沉积,这是沙漠存在的直接地质证据。

      在这项研究中,他们在阿尔塔什和柯克亚剖面的西域砾岩中发现了一层火山灰/火山泥流沉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测年方法(氩/氩和铀铅同位素),获得了火山灰的绝对年代,对标定沉积序列中风成沉积起到了关键作用。在此基础上,研究人员结合沙漠南缘西域砾岩沉积和腹地风成沙丘沉积详细的沉积学和古地磁年代学研究,提出塔克拉玛干沙漠在晚渐新世至早中新世就已经出现,这大大早于过去认为塔克拉玛干沙漠形成于中新世晚期或者上新世早期的观点。

      研究认为,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以及天山的隆升,阻挡了来自海洋的水汽,导致亚洲内陆极度干旱化,同时隆升作用所引起的侵蚀增加也为沙漠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物质来源。干旱的气候与充足的物质来源两者大约在2500万年前达到临界,共同促成了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最终形成。

      原文见:Zheng H., Wei X., Tada R., Clift P. D., Wang B., Jourdan F., Wang P., He M. Late Oligocene–early Miocene birth of the Taklimakan Desert. PNAS, doi:10.1073/pnas.1424487112 (http://www.pnas.org/cgi/doi/10.1073/pnas.1424487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