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金要闻 >> 基金要闻

 

    重点国际合作研究在肿瘤免疫领域取得新进展

    日期 2015-09-07   来源:生命科学部   作者:任红艳 王璞玥 杜生明  【 】   【打印】   【关闭

      近日,在重点国际合作项目(项目号:31320103918)、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项目号:31428005)等资助下,苏州大学张学光教授与美国匹兹堡大学卢斌峰博士合作,发现免疫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36γ(IL-36γ)能通过改变肿瘤微环境,促进淋巴细胞介导的抗肿瘤免疫反应,此项肿瘤免疫领域的创新性进展于2015年8月27日在国际权威期刊Cancer Cell(《癌细胞》)在线发表,题为《IL-36γ Transforms the Tumor Microenvironment and Promotes Type 1 Lymphocyte-Mediated Antitumor Immune Responses》 (文章链接:http://www.cell.com/cancer-cell/abstract/S1535-6108(15)00266-4)

      由肿瘤抗原诱导和激活的免疫细胞及其分泌的效应性细胞因子与细胞毒性分子是抑制和清除肿瘤的关键物质基础,其中肿瘤特异性CD8+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lymphocyte, CTL)是最主要的免疫效应细胞。利用适当的手段通过促进肿瘤浸润CD8+ T细胞的活化与生长代谢、改变其代谢抑制与免疫抑制状态,增强肿瘤特异性免疫应答,是进行肿瘤免疫治疗的一条有效途径。免疫炎性细胞因子像一把双刃剑,既有可能促进抗肿瘤的免疫反应,又有可能调控肿瘤微环境,影响或调节肿瘤微环境中免疫细胞的募集和功能,使其处于代谢抑制和免疫抑制状态,难以发挥有效的抗肿瘤作用,从而抑制抗肿瘤的免疫反应。了解炎性细胞因子的作用机制,促进抗肿瘤细胞免疫反应,有望为肿瘤的免疫治疗奠定理论基础。

      IL-36(白细胞介素36)是白细胞介素1(IL-1)家族成员,分为IL-36α、IL-36β和IL-36γ三个亚型。卢斌峰教授与张学光教授的合作研究首次揭示了IL-36R(白细胞介素-36受体)表达于静止与活化的CD8+T细胞以及活化的自然杀伤细胞和γδT细胞。IL-36γ能与IL-12(白细胞介素12)协同,对初始和效应性CD8+T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及γδT细胞均具有直接刺激效应:表现为细胞增殖、效应性细胞因子IL-2(白细胞介素2)或 IFN-γ(γ干扰素)的产生及细胞活化、细胞生长均得到显著的促进。动物体内实验研究提示,IL-36γ通过转变肿瘤微环境发挥显著的抗肿瘤效应。结合临床研究进一步发现,IL-36γ的表达与人黑色素瘤及肺癌的进程呈负相关。

      本项研究揭示了IL-36γ激发免疫反应、介导抗肿瘤免疫应答的重要作用,为临床肿瘤免疫疗法提供了新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