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金要闻 >> 基金要闻

 

    我国科学家在蚊媒黄病毒感染及传播机理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日期 2016-07-06   来源:医学科学部   作者:窦豆 闫章才  【 】   【打印】   【关闭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批准号:81301412,81422028,81571975) 等资助下,清华大学医学院程功研究员团队首次发现了登革病毒非结构蛋白NS1在病毒“宿主-蚊”传播循环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阐明了NS1蛋白促进病毒感染蚊虫的分子机制,回答了“登革病毒如何从宿主传播到蚊虫”这一重要科学问题。研究成果于2016年6月20日以“Flavivirus NS1 protein in infected host sera enhances viral acquisition by mosquitoes”(《感染宿主血清中的黄病毒NS1蛋白增强蚊子对病毒的获取》)为题在Nature Microbiology 以长文(Article)形式在线发表。论文链接:http://www.nature.com/articles/nmicrobiol201687。这项成果为研发新型双效疫苗提供了新策略,为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的防控提供了重要手段。

      蚊媒传染病是通过蚊媒叮咬传播给人类及动物宿主的一类疾病。近年来,多种蚊媒黄病毒传染病,包括登革热、乙型脑炎、寨卡热等,对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蚊媒病毒感染及传播的机制研究备受关注。自然界中,蚊媒病毒在“人/动物宿主-蚊”之间传播循环,蚊虫通过吸血过程从感染宿主的血液中吸取病毒并获得感染;再次叮咬将病毒传播给新的宿主。病毒在“宿主-蚊”生命周期的循环是长期困扰科学界的重要难题。科学家之前的研究发现,登革病毒感染人体后,病毒的非结构蛋白NS1可从感染细胞中大量分泌,并存在于患者的血清中。蚊虫在叮咬病毒血症期的患者后,能够将NS1蛋白与病毒同时吸入蚊虫体内。

      程功研究员课题组利用体外系统及动物感染模型,率先发现NS1蛋白随病毒一起吸入蚊子体内后,通过抑制蚊子肠道免疫系统,促进病毒尽快跨越蚊子的中肠屏障,完成对蚊体的感染(图1)。将优化改造后的NS1蛋白(DENV ΔNS1)作为抗原免疫AG6小鼠模型后,可显著降低感染小鼠的出血及死亡率;同时,免疫ΔNS1蛋白可降低蚊虫的感染率,起到抑制蚊虫带毒和动物感染的双效作用(图2)。该双效疫苗策略可在阻抑人体出现登革热的同时,阻断登革病毒通过蚊子在自然界的传播,是一个全新的疫苗设计思路。

    图1. 在蚊虫获取病毒过程中,宿主血液中分泌的NS1蛋白与病毒同时进入蚊子的中肠,NS1蛋白可通过抑制蚊虫中肠免疫系统来辅助病毒感染蚊虫。

    图2. 一种基于NS1蛋白的抗登革热双效疫苗策略:可在阻抑人类出现登革出血热的同时,阻断登革病毒通过蚊子在自然界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