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金要闻 >> 基金要闻

 

    中科院、基金委召开学风座谈会
    10院士专家发起“弘扬科学家精神、树立良好作风学风”倡议

    日期 2019-09-17   来源:中国科学报   作者:丁佳  【 】   【打印】   【关闭

    10位科学家签署《“弘扬科学家精神、树立良好作风学风”倡议书》。中科院声像中心王强摄

      9月17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北京联合召开“弘扬科学家精神、树立良好作风学风”座谈会。会上,包括7名院士在内的10位科学家共同签署了《“弘扬科学家精神、树立良好作风学风”倡议书》(以下简称《倡议书》)。

      10位科学家经过充分沟通,对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形成了共识,共同起草了一份面向全国科技工作者的《倡议书》。《倡议书》涵盖“自觉践行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坚守科研诚信底线和科研伦理规范”、“反对浮夸浮躁、急功近利”、“加强科研数据及成果管理”、“反对科研领域‘圈子’文化”、“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六个方面,旨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在科技界切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

      中科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侯建国指出,中科院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要带头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积极响应《倡议书》,从自身做起,从今天做起,传承老一辈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向身边先进典型学习,积极践行科学家精神,引领弘扬科研诚信之风,自觉做良好作风学风的践行者和引领者。要坚持立德为先、诚信为本,以实际行动影响身边人、带动身边人。要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把握大势、抢占先机,直面问题、迎难而上,做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

      自然科学基金委副主任、党组成员王承文指出,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作风学风建设和基础研究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对历史负责、对现实担当的勇气和情怀,带头做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和严谨学风的表率,做传承科学基金文化和优良作风的模范,持续推进科学基金深化改革,强化依托单位管理主体责任,切实发挥科学基金政策引领作用,进一步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科研生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汇聚磅礴力量。

      座谈会上,中科院院士孙昌璞、梅宏、张学敏、周忠和、丁奎岭、陈晔光、李儒新,以及中科院心理研究所所长傅小兰,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孙斌勇,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陈云霁等10位科学家围绕“弘扬科学家精神、树立良好作风学风”进行了发言。

      “现在出问题往往都是‘一窝一窝’的,这正反映出学风教育的重要性。”丁奎岭认为,科研诚信是社会诚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科技创新的基石,而倡导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更是科学家义不容辞的责任。“中国科技界要有好的作风学风,才能从容自信地走向一流,走到世界舞台的中央。”

      据了解,签署仪式之后,该《倡议书》还将通过网络平台在科技界进行广泛的联署活动,呼吁广大科技工作者响应和支持。

      附:

    弘扬科学家精神 树立良好作风学风

    倡议书

    2019年9月17日

      科研作风和学风是决定科技事业成败的关键。党中央高度重视科研作风和学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指出,要弘扬科学报国的光荣传统,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勇于创新、严谨求实的学术风气。今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 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对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做出了全面系统的部署。为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在科技界切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我们向广大科技工作者倡议:

      一、自觉践行新时代科学家精神

      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坚持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艰苦奋斗、科学报国的优秀品质,在新时代坚定敢为天下先的自信和勇气,敢于提出新理论、开辟新领域、探寻新路径,在解决受制于人的重大瓶颈问题上强化担当作为。坚持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甘坐“冷板凳”,肯下“苦功夫”,倡导团队精神,坚持全球视野,加强国际合作。坚持立德为先、诚信为本,勇做重大科研成果的创造者、建设科技强国的奉献者、崇高思想品格的践行者、良好社会风尚的引领者。

      二、坚守科研诚信底线和科研伦理规范

      严守学术道德底线,遵循科研伦理规范。保证科研数据客观、真实、完整,保证实验方案科学、环境客观、检验充分、结果真实。规范引用和使用他人观点、数据及文献,尊重他人原创。按照对科研成果的创造性贡献大小和学术规范据实署名和排序,反对无实质学术贡献者“挂名”,尊重和维护成果贡献者在成果署名、知识产权归属等方面的合法权益。

      三、反对浮夸浮躁、急功近利

      深入科研一线,掌握一手资料,不人为夸大研究基础和成果的学术价值与实用价值,不能把未经科学验证的现象和观点当成定论向公众传播。保证项目申请、奖励推荐等材料客观准确,真实描述科研成果,不为获取科研经费而申报明显不具备研究基础的项目。不参加自己不熟悉领域的咨询评审活动,不在情况不掌握、内容不了解的意见和建议上署名签字、出具证明。谨慎兼职,并确保兼职与本人研究专业相关,杜绝无实质性工作内容的各种兼职和挂名。

      四、加强科研数据及成果管理

      保证科研档案与科技报告系统、真实,准确记载研究条件、研究过程、研究数据和分析结果,确保关键过程可重复、关键结果可检验,按规定管理、留存实验记录、实验数据等原始数据资料。公布突破性科技成果和重大科研进展应当经所在单位同意,推广转化科技成果不故意夸大技术价值和经济社会效益,不隐瞒技术风险,确保经得起同行评、用户用、市场认。

      五、反对科研领域“圈子”文化

      坚持“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打破门户倾向,抵制各种利益纽带和人身依附关系。对于学术上问题,要坚持学术民主,就事不就人进行争论和争鸣,勇于批评和自我批评。公正负责地参加项目评审、人才评价和机构评估等活动,抵制各种人情评审,在科技项目、奖励、人才计划和院士增选等各种评审活动中率先做到不“打招呼”,不“走关系”,不投感情票、单位票、利益票。

      六、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作为科学家,努力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引导教育学生严格遵守学术规范,加强对学生科研活动的审核把关,传播追求真理、科技报国的价值理念,引领更多青少年投身科技事业。主动走近公众,开展科普活动,弘扬科学精神与科学文化,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崇尚创新、尊重人才、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浓厚氛围。积极推动建立和完善有利于良好作风学风的科技管理制度规范。

      共同倡议科学家

      孙昌璞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生院院长

      梅 宏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副院长

      张学敏 中国科学院院士,军事医学科学院国家生物医学分析中心主任

      周忠和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

      丁奎岭 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

      陈晔光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

      李儒新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所长

      傅小兰(女)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所长

      孙斌勇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陈云霁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




版权所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京ICP备05002826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双清路83号 邮编:100085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5000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