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金要闻 >> 资助成果

 

    我国学者在中药复方物质基础和中药配伍机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日期 2019-06-14   来源:医学科学部   作者:林朝展 刘学伟 韩立炜  【 】   【打印】   【关闭

    图. 黄酮苷类有效成分与黄连素在水溶液中自组装过程及其对抗菌功能的影响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81603256)等资助下,北京中医药大学雷海民研究员、王鹏龙副教授课题组在中药复方物质基础和配伍机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Natural Berberine-based Chinese Herb Medicine Assembled Nanostructures with Modified Antibacterial Application”(基于中药复方的黄连素自组装纳米结构及其对抗菌功能的调节)为题,于2019年5月28日在线发表在ACS Nano(《美国化学会⋅纳米》)杂志上,硕士研究生李桐及其指导教师王鹏龙副教授为并列第一作者,雷海民研究员、梁兴杰教授和王鹏龙副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论文链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nano.9b01346。

      中药复方是在中医药配伍理论指导下中医临床用药的主要形式。当前,中药复方物质基础研究尚未充分揭示中药配伍理论的核心内涵。该课题组联合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梁兴杰教授,受启发于中药复方水煎煮过程中自沉淀现象,发现水煎煮过程中不同有效成分在弱键诱导下自组装形成各类超分子结构。该课题组发现黄连解毒汤中黄酮苷类有效成分可以与小檗碱在水溶液中自组装形成球形和线形超分子,自组装后与前体原料小檗碱相比,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和生物膜清除能力明显改变,表明超分子结构的形成会显著影响单体活性。该结果从新的视角揭示超分子可能是中药复方的重要物质基础之一,有助于诠释中药配伍理论的科学内涵。

      该项研究的意义不仅在于引用现代超分子化学的理念重新阐释中医传统方剂,让中药复方老树开花焕发新活力,还在于为中药新药(尤其是针对中药复方新药)的开发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策略。超分子化学键的存在会使活性化合物展现出与组装前不同的活性,若以中医临床经典方药的功效成分为基础,对自组装后获得的先导化合物进行开发,其成药性可能会更好。




版权所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京ICP备05002826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5000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