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科学二处

  地球科学二处的资助范围为:地质学、地球化学与环境地质学。

地质学学科(含环境地质学)

  地质学(含环境地质学)是关于地球组成、结构及地球演化历史的知识体系。现代地质学不仅要阐明地球的结构、物质组成、控制物质转换的机制以及由这些物质记录的地球环境、生命演化历史及其相互关系,而且要揭示改变地球外层的营力和改造地球表层的过程,并运用地质学知识探明可供利用的能源、矿产和水资源,揭示地质过程、生命演化和人类活动的关系,保护地球环境,减轻地质灾害。

  地质学的发展建立在理论和技术进步基础之上。板块构造理论的提出使人类对地球的认识发生了革命性飞跃;对大陆内部更为复杂的动力学过程和前板块构造体系的探索,成为板块构造理论深化和发展的重要方向。地质流体作用和地幔柱理论的兴起,使得探讨地球深部活动与表层现象的联系成为科学前沿。获取和分析数据能力的提高,成为推动地质学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高精度、原位、实时的地球物质成分和结构分析方法的完善,增强了对地球物质组成及演化历史的约束能力;地球物理探测和空间对地观测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对地球构造的认识更为完整和精确;信息、物联网和光电子等高新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对地壳运动、地震与火山等活动的实时监测;计算模拟、高温高压实验等技术的发展,使科学家能对重要地质过程进行再现和预测。

  以地球系统科学为核心的地球科学研究新趋势和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服务的强烈应用需求,推动了地质科学的研究思路、研究方式和方法的变革。层圈相互作用和界面过程与物质流变行为等研究理念得到加强。对地球演化历史记录的研究与认识的积累,使得地质学在未来地球环境发展趋势的预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全球变化、水循环、资源可持续利用、环境变化和地质灾害等,已成为地质学家面临的重大科学挑战。生命活动在过去与现今地质过程中重要作用的发现,使地质学与生命科学更为密切交叉,推动了生物地质学等新领域的快速发展。随着深空探测技术的发展,近地行星的物性、结构、形成、演化及其与地球的比较和相互作用日益受到重视。

  地质学研究鼓励立足于扎实的野外、现场和实时观察的基础理论研究,倡导充分利用相关行业部门和企业积累的基础资料开展工作。积极推动利用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和信息科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探讨地质科学问题。倡导以全球视野开展地质学研究。

  2015年度本学科接收面上项目申请1 247项,资助362项(含小额探索项目),资助率为29.03%,直接费用平均资助强度为74.15万元/项。资助项目资金分布情况为:古生物学、生物地质学、地层学及沉积学约占14.7%;矿物学、岩石学、火山学、矿床学及数学地质与遥感地质学约占17.9%;石油地质学与煤地质学约占12.5%;构造地质学、前寒武纪地质学及区域地质学约占12.0%;第四纪地质、环境地质和灾害地质学约占13.1%;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学和勘探技术约占29.8%。

  2015年度部分申请书的撰写存在如下问题:对选择研究的科学问题缺乏清晰的表述,选题庞大,论证不聚焦;对已有研究现状阐述不完善,研究构思有较多简单重复内容;研究工作没有体现清晰的科学思路或工作模型;对本次研究拟定的预期成果过高、过多,脱离实际情况;申请书撰写不严谨规范,如语句不通、术语错字、英文摘要粗制滥造、单位名称与单位公章不符等。

地球化学学科

  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表层和内部的化学组成、化学作用、化学演化以及宇宙化学与比较行星学的学科,主要采用元素和同位素分析、宏观和微观结构观测、同位素和化学定年、分子有机地球化学示踪、生物地球化学进程解析等理论和方法,着重研究地球历史时期各圈层的物质演化和相互作用,以及人类活动胁迫下地球表层系统中物质的来源、分布、迁移、转化、循环和归趋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机制。现代地球化学研究的特点是:①在固体地球化学领域,从研究地球深部的物质组成和化学作用发展到研究不同圈层及其界面之间的相互作用,重视发挥地球化学微区原位分析技术的高分辨率、高精度和高灵敏度优势,研究地球层圈过程和物质结构,重视地球化学与板块构造演化和全球变化的结合。②在地球环境变迁、表生作用和环境污染过程研究中,重视自然过程与人为作用的叠加效应、化学作用与生物作用的耦合机制,重视物质的源解析和过程示踪及其对生态系统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地球表层系统的环境地球化学和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研究,业已成为本学科的重要研究领域。③在研究方法和技术上,从静态的半定量描述转向动态的定量模拟,更加注重对四维时空演化规律的研究。④既注重对长时间尺度内生地质事件的重建,也关注短时间尺度表生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的刻画以及对地球环境未来变化的预测和模拟。

  本学科的资助战略是:既要促使地球化学不同分支领域的均衡协调发展,鼓励地球化学基础理论的研究、实验和分析技术的发展以及模型的建立和改进,又要保证对行星和地球物质演化、地球环境演化与生命过程、生态环境变迁与保护等地球科学前沿领域和重大科学问题的广泛支持,并重视矿产资源、化石能源的形成机制和探查理论与技术、水土资源演变与调控以及生态环境污染和自然灾害的防治等方面的基础研究。鼓励运用地球化学理论与方法,开展与环境科学、生命科学以及地球科学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

  2015年度本学科接收面上项目申请491项,受理487项,资助率(含小额探索项目)为28.11%,直接费用平均资助强度(不含小额探索项目)为73.2万元/项。各研究领域申请项目和资助项目数占比分别为:同位素地球化学7.9%和9.4%、微量元素地球化学2.0%和2.2%、岩石地球化学7.9%和11.6%、矿床地球化学和有机地球化学7.9%和8.7%、同位素和化学年代学4.0%和5.1%、实验地球化学和计算地球化学3.3%和2.2%、宇宙化学与比较行星学2.0%和4.3%、生物地球化学20.0%和16.7%、环境地球化学44.9%和39.9%。其中生物地球化学、环境地球化学申请项目最多(64.9%),资助率为24.5%,其他7个分支学科资助率为34.7%。

  以往项目申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只论证研究领域的重要性,而未能提出拟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对研究现状的分析不够全面和客观,只片面阐述支持自己学术观点的依据;研究思路、研究角度或研究方法均无新意或特色,或者过分夸大项目的创新性;研究目标过大、研究内容过多,在项目资助期限和资助资金下难以实现,此类问题在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中尤为突出;对事关项目成败的关键技术和方法缺乏具体的可行性论证。

版权所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京ICP备05002826号 文保网安备1101080035号
Copyright 2005 NSFC,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