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科学部

  2013年度信息科学部发布68个重点项目资助领域,其中4个为科学部优先资助重点领域,共收到重点项目申请273项,有82个重点项目获得资助,资助经费共23 700万元,平均资助强度约289万元/项,资助率为30.04%

  2014年度信息科学部发布67个重点项目资助领域,其中4个为科学部优先资助重点领域;拟资助70~85个重点项目,平均资助强度约350万元/项,资助期限5年。希望申请人根据相关领域的研究方向,结合领域发展趋势与研究队伍基础,面向实际研究对象或过程,提炼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系统而深刻的理论创新与实验(或应用)验证研究;除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外,部分研究成果需在实验系统或实际应用中得到体现或验证。

  申请信息科学部重点项目,申请代码1必须选择本《指南》中各领域后面标明的代码,资助类别选择“重点项目”,附注说明必须填写《指南》上公布的相应领域名称。

  2014年度信息科学一处电子学与信息系统学科领域继续试行 “申请代码”、“研究方向”和“关键词”的规范化选择。申请人填写申请书简表时,应参考“试点学科领域申请代码、研究方向和关键词一览表”准确选择“申请代码1(F01及其下属申请代码)”及其相应的“研究方向”和“关键词”内容。该一览表详见自然科学基金委网站(http://www.nsfc.gov.cn/ )“申请受理”栏目下的“特别关注”。

  2015年度重点项目立项建议截止日期为2014年4月30日,有关《指南》建议要求请参阅信息科学部网站(http://www.nsfc.gov.cn/nsfc/cen/00/kxb/xx/tztg.htm)。

科学部优先资助重点领域

  1.面向移动节点的水声传感器网络基础研究(F0107)

  海洋环境监测、海洋资源开发和海洋权益维护对水下通信及传感器网络提出了重大需求。本重点项目群拟针对动态多变水声信道下的大时延可靠传输、频带受限下的水声高速传输、资源受限下的大规模随机动态节点的自动接入与高效组网等基础科学问题开展研究,面向水下轻型航行器传感监测的重要应用,逐步构建开放基础平台与研究环境,推动我国水声传感网络的科学发展。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1)水下传感移动节点的数据获取与可靠传输

  (2)水下节点高速通信理论与关键技术

  (3)水下动态多节点自动接入与组网基础研究

  2.大数据技术和应用中的挑战性科学问题研究(拟资助重点项目8项左右)

  海量、异构和混杂大数据的广泛存在与爆炸式增长给当代信息传输、存储、计算以及面向各种应用的数据处理技术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根据社会与国家发展需求,高效准确地传输、存储与计算各种大数据,并从已存在或动态变化的大数据中挖掘有价值的知识成为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本重点项目群要求各申请团队:结合具体应用,突破传统研究方法的思维定式,研究和发展革命性的、可满足时代需求的大数据传输、存储、计算和处理的新方法和新技术;主要研究成果需在特定大数据集上得到验证。本重点项目群涉及如下研究方向:

  (1) 面向大数据的知识表达、推理及在线学习理论与方法(F02)

  (2) 基于认知计算的大数据分析方法(F02)

  (3) 面向大数据的粒计算理论与方法(F02)

  (4) 大数据环境下复杂多媒体内容分析、推送与展示(F02)

  (5) 大数据管理系统评测基准的理论与方法(F02)

  (6) 多层多域网络化大数据的高效传输理论与方法(F03)

  (7) 大数据高效能存储与管理方法(F03)

  (8) 大数据高时效计算体系结构与关键技术(F03)

  (9) 大数据结构与关系的发现与简约计算方法(F03)

  (10)基于大数据的复杂系统行为预测与控制(F03)

  3. 面向片上光互连的光子集成技术研究(F0502)

  研究高速芯片上光互连的核心光电子器件及集成技术,研究新型光电功能材料的特性,并探索宽带光信号的调制、复用和接收中的新机制和新技术,研究有源无源多功能光电子器件的集成技术。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1) 基于新型光电功能材料的高速光调制技术

  (2) 用于光互连的复用技术及核心光子器件

  (3) 高速光接收机集成芯片技术

  (4) 多功能有源无源光电子器件的集成芯片技术

  4. 中红外激光光源(F0504)

  2~5μm中红外波段的激光在医疗、通信、遥感、生物工程、污染监测等方面有重要的应用需求,本重点项目群拟支持以不同方法获得该波段内的激光光源研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1)3微米波段高功率锑化物量子阱激光器

  (2)3微米波段高功率陶瓷激光器基础问题研究

  (3)基于级联结构的中红外激光器研究

  (4)高功率中红外拉曼光纤激光器关键技术研究

科学部资助重点领域

  1. 人体运动生物力学测量、分析和模拟(F0125)

  2. 临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器等离子体鞘套模型及其电磁特性(F0119)

  3. 肿瘤细胞生物与理化特性高通量综合检测方法与技术(F0123)

  4. 电磁波激励条件下的多物理过程建模与快速算法(F0119)

  5. 微重力环境下基于任务操作的认知功能分析方法(F0125)

  6. 新型通信网络系统安全态势分析(F0102)

  7. 无线通信物理层信息安全传输理论研究(F0102)

  8. 光纤无线融合接入系统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F0109)

  9. 未来无线接入网络的架构与关键技术(F0103)

  10. 海上无线传输与移动通信组网理论及关键技术(F0107)

  11. 基于时空两维随机辐射场的微波凝视关联超分辨成像理论(F0112)

  12. 多角度SAR成像理论与方法(F0112)

  13. 双目视觉特性模型与三维视频处理关键技术(F0117)

  14. 面向云探测的空天地多源数据协同处理关键技术(F0113)

  15. 基于神经代谢信号的信息反馈机制、计算模型及应用(F0124)

  16. 基于神经电信号的信息反馈计算模型及应用(F0124)

  17. 面向脑认知功能改善的神经反馈系统理论与方法(F0124)

  18. 面向重点应用领域的大规模异构众核系统可扩展并行算法与优化方法(F020104)

  19. 软件生命期数据组织、分析及应用(F020202)

  20. 网络环境下软件需求协同建模方法与技术(F020202)

  21. 网构化软件脆弱性分析方法与技术(F020205)

  22. 易编程的异构并行体系结构(F020302)

  23. 差错容忍计算器件基础理论与方法(F020307)

  24. 10Tb/in2级超高速硬盘新原理与方法(F020403)

  25. 三维打印几何模型及内容高效生成(F020501)

  26. 面向多元空间融合的视觉计算与图像质量评价(F020502)

  27. 基于数据整合的生物大数据分析理论与关键技术(F020504)

  28. 基于可穿戴计算的情感交互理论与方法(F020506)

  29. 面向多层次篇章语义的机器翻译方法研究与实现(F020605)

  30. 基于语义的下一代网络防御理论与方法(F020705)

  31. 无源感知网络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F0208)

  32. 软件定义网络理论模型、体系结构及其控制机理(F020801)

  33. 滞环非线性系统建模控制方法及应用(F0301)

  34. 车用燃料电池系统与车辆动力学系统一体化建模与控制方法(F0301)

  35. 新型装备关键机构参数与控制器一体化设计方法及应用(F0301)

  36. 分布式协同控制方法及在物联网中的应用(F0301)

  37. 间歇过程高效运行的建模控制方法及应用(F0301)

  38. 合成生物元件的多基因作用建模与分析方法(F0302)

  39. 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防护的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F0302)

  40. 面向工业大系统安全高效运行的报警设计与消除方法及应用(F0302)

  41. 高速飞行器末制导成像目标实时识别新方法(F0304)

  42. 用于纳米器件加工与制造的多机器人自主协调控制(F0306)

  43. 细胞多维信息自动检测及相关微纳操作自动实现方法(F0306)

  44. 面向任务的无人旋翼飞行器自主作业与控制方法(F0306)

  45. 水下机器人环境感知与自主控制的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F0306)

  46. 互联网话语理解的认知机制与计算模型(F0307)

  47. 汉语认知加工机制与计算模型(F0307)

  48. 自旋注入与载流子调控分离的稀磁半导体(F0401)

  49. 自供电低功耗微纳传感器的应用基础研究(F0402)

  50. 基于仿生机理的高速CMOS视觉芯片(F0402)

  51. 高温工作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F0403)

  52. 太赫兹HEMT器件基础研究(F0404)

  53. 硅曲面结构谐振陀螺研究(F0407)

  54. 基于65nm以下工艺节点的抗辐照集成电路基础研究(F0406)

  55. 基于异质结磁电效应的交变弱磁传感器(F0408)

  56. 面向片上量子基态的腔光机力学研究(F0502)

  研究微腔中光子声子的量子操控及相互作用,实现片上“超冷”量子基态并开展相关特性研究,探索在超高精度测量方面的应用。

  57. 基于硫系玻璃的光器件关键技术研究(F0502)

  58. 新一代光网络性能监测中的调制码型及多参数分析研究(F0503)

  59. 基于冷原子的精密测量关键技术与新方法研究(F0505)

  60. 半导体阵列光纤耦合输出高功率高亮度窄线宽激光关键技术研究(F0506)

  61. 飞秒激光高速、大视场微纳制造的新方法及其机理研究(F0508)

  62. 新型人工微结构液晶材料的光电特性及应用研究(F0509)

  63. 面向在体免疫检测的光纤生物传感关键技术研究(F0512

编辑委员会
主  任:高瑞平
副 主 任:孟宪平 郑永和
委  员:冯 锋 汲培文 梁文平 冯雪莲 柴育成
     车成卫 张兆田 高自友 董尔丹 马新南
责任编辑:王丽汴 谢焕瑛
版权所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京ICP备05002826号 文保网安备1101080035号
Copyright 2005 NSFC,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