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联合基金

  煤炭联合基金由自然科学基金委和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共同设立,第一期协议3年(2011~2013年),总经费15 000万元。本联合基金设立的目的是紧密结合我国煤炭、火电、煤化工、新能源等领域未来发展战略和面临的重大技术问题,开展基础性、前瞻性、创新性的研究,促进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结合,培养煤炭科技人才,提升我国煤炭工业及相关能源行业的整体竞争力。

  本联合基金面向全国,重点资助在煤炭开发与利用方面的基础研究项目。

  (1)煤炭开发包括:煤炭开采、生产安全、矿区资源利用与保护、煤质提升、煤层气开发等;

  (2)煤炭利用包括:火力发电、煤炭清洁转化、节能减排及相关新能源领域;

  (3)以煤炭科技发展为背景的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的研究项目。

  本联合基金提倡学科交叉和产、学、研、用结合,优先支持青年科技人才,鼓励非煤炭系统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申请,并鼓励进一步争取其他渠道经费的联合资助。 2013年度本联合基金计划资助经费约4 900万元。根据申请与评审情况,拟资助“重点支持项目”10~15项,资助强度240万~300万元/项,资助期限4年;“培育项目”30~50项,资助强度约40万~70万元/项,资助期限3年。

  本联合基金作为科学基金的组成部分,其申请、评审和管理按照科学基金相关类型项目管理办法执行。自然科学基金委和神华集团共同管理,工程与材料科学部负责受理申请并组织评审。

一、2013年度“培育项目”资助方向

  1.煤矿安全

  (1) 侏罗纪煤层井工开采自燃机理及火区探测技术基础

  (2) 承压奥灰水突水机理

  (3) 特大型矿井涌水量计算基础理论

  (4) 可穿透岩层无线通讯和人员精确定位技术基础

  (5) 西部矿区煤与瓦斯突出敏感指标与测定方法

  (6) 煤矿重大危险源远程预警技术基础

  (7) 面向数字矿山的实时多等级网络安全关键技术基础

  (8) 煤矿大型机电设备健康状况监测方法

  (9) 矿用输送带综合保护安全检测关键技术基础

  2.煤炭开采

  (1) 煤矿安全高效开采生产系统优化理论与方法

  (2) 西部矿区煤炭开采工作面液压支架围岩关系

  (3) 高端液压支架技术基础

  (4) 采煤机重载齿轮传动技术优化

  (5) 浅埋深条件下旺格维利综合技术基础

  3.矿区生态环境

  (1) 生态脆弱矿区保水开采方法与矿井水地下储存机理

  (2) 生态脆弱矿区开采对地表生态影响规律及预测方法

  (3) 洗煤厂煤泥处理技术基础

  4.矿井建设

  (1) 西北地区特殊地质条件下冻结法凿井可靠性

  (2) 西北地区特殊地质条件下钻井法凿井可靠性

  (3) TBM(盾构)施工巷道(斜井)围岩级别与支护设计优化

  5.高效清洁燃煤发电技术相关基础研究

  (1) 燃煤电厂海水淡化新技术、新工艺

  (2) 典型动力煤富氧燃烧与污染物生成特性

  (3) 富氢燃气轮机技术基础

  (4) 太阳能热发电与火电机组复合发电技术基础

  (5) 燃煤电厂掺烧生物质基础理论

  (6) 新疆哈密、准东高氯、高碱金属煤对锅炉的腐蚀及沾污机理

  6.火力发电安全与运行技术基础

  (1)利用数据总线技术的大型火电机组自动控制系统可靠性

  (2)超超临界发电机组高温材料焊接性能

  7.火电机组节能减排

  (1) 燃煤电厂烟气污染物协同脱除及资源化利用

  (2) 燃煤超细颗粒物排放控制

  8.煤炭清洁加工与综合利用基础研究

  (1) 煤制油多相反应器及反应过程

  (2) 高温高压反应器中煤等固体物料料位测量方法

  (3) 煤基碳质高性能电极

  (4) 煤直接液化污水生化处理过程中对微生物活性影响机理

  (5) 煤加氢液化制取喷气燃料的物理、化学特性研究

  (6) 煤直接液化工艺过程煤粉漂移机理

  (7) 低阶烟煤活性显微组分分离技术及其配煤炼焦规律

  (8) 高铝粉煤灰中镓的提取与铝镓合金制氢机理

  (9) 煤泥干燥技术基础理论

  9.重载铁路运输关键技术基础

  (1) 30吨及以上轴重条件下开行2万吨长大列车

  (2) 重载铁路列车运行状态监测系统

  (3) 重载铁路调度优化系统

  (4) 重载铁路机车智能化协同操控系统

  10.重载列车动力学及通讯技术基础

  (1) 重载铁路轮轨关系

  (2) 重载铁路通讯安全理论与方法

二、2013年度“重点支持项目”资助领域

  1.煤系地层页岩气开采技术基础(申请代码2,E0403)

  研究煤系地层页岩气成藏和运聚机理,成藏主控因素和成藏模式;煤系地层页岩气流体运移规律、采动过程中岩石裂隙演变规律;页岩气地层测试技术及其原理,开采技术原理及方法,开采技术经济评价指标和方法。

  2.大型煤矿通风系统失效致灾机制及防控技术基础(申请代码2,E041001)

  研究大型煤矿通风系统关键环节识别方法、级联失效准则,瓦斯、自燃、煤尘等因素作用下通风系统失效致灾机制,提出通风系统失效预防的闭环反馈方法,提高大型煤矿通风系统的可靠性。

  3. 浅埋藏近距离煤层群开采煤炭自燃防治理论与技术基础(申请代码2,E041002)

  研究近距离煤层群开采过程中上覆采空区气体分布特征以及自然发火规律;下煤层开采上覆岩层及煤柱变形、运移和破坏特征与煤自燃的关系;上煤层采空区瓦斯抽采、抽水过程中煤二次氧化特征和自燃指标气体产生规律;上煤层采空区与下煤层工作面的漏风规律及上下煤层采空区自然发火危险性判定准则和防治方法。

  4.大型露天煤矿绿色开采理论与应用(申请代码2,E0405)

  研究露天煤矿巨量煤岩准备、采装、移运、排弃各环节的动态时空演化过程;露天煤矿采剥工程与生态环境重建在工艺、工序和时空关系上协调发展的有序动态过程,露天煤矿采剥生产与矿区生态环境重建一体化理论与技术研究,建立大型露天煤矿绿色开采理论体系和技术经济指标评价体系。

  5. 综放开采覆层形成及安全开采(申请代码2,E0402)

  研究综放开采顶煤破碎机理、散体顶煤运动规律、顶煤与矸石覆层不同块度结构在综放开采过程中的力学特性和移动规律;研究综放开采的围岩控制基础理论、高效综放开采的顶板控制基础理论,探索预防井下泥石流的覆层安全结构及其合理厚度;研究开发综放开采顶板灾害预测预警系统。

  6.风沙区超大工作面开采的土地损伤规律及生态修复方法(申请代码2,E042001)

  针对西部风沙区超大工作面煤炭开采对土地生态环境的强扰动问题,探讨地表移动变形规律和机理;揭示裂缝发生发育的规律、水土环境和植物生态的演变规律;提出生态修复的原理与方法;探讨土地损伤的综合评价和监测方法。

  7. 高铝粉煤灰酸法提取氧化铝机理及工艺技术基础 (申请代码2,E0415)

  研究高铝粉煤灰物化特性、煤粉炉粉煤灰的活化方法(物理或化学)和反应机理;粉煤灰酸法提取冶金级氧化铝的工艺技术方案;溶出、除杂、结晶、煅烧等单元的关键技术、边界条件和工艺参数。

  8. 粉煤灰酸法提取氧化铝技术污水处理及回用技术基础(申请代码2,E042004)

  针对粉煤灰酸法提取氧化铝生产工艺废水中含有具有一定腐蚀性的金属盐和金属离子的特点,研究不同处理工艺(废水度不同)水质变化的机理和趋势, 提出不同处理方法的适用性,使处理后的废水既满足环保要求,又可实现循环利用。

  9. 复杂条件下煤矿巷道(斜井)TBM(盾构)施工衬砌设计基础理论(申请代码2,E0408)

  研究在大深度、高水压、高地应力等复杂条件下,超长TBM(盾构)施工巷道(斜井)衬砌合理管片接头及衬砌形式(复合及单层),力学性能、变形特征及设计计算模型,合理接头防水形式,结构整体(纵横向)长期安全性等。

  10. 低透气性煤层增透技术基础(申请代码2,E041003)

  研究高功率电脉冲致裂技术新方法对煤质松软、渗透性差煤层的作用机理、作业方法以及增透效果评价方法;增透后煤层瓦斯赋存变化及运移规律;瓦斯抽放过程中煤层瓦斯流场变化规律。

  11. 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基础(申请代码2,E0604 )

  通过系统研究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系统布置、结构、气固流动、传热、燃烧与污染控制特性,并结合工程实际研究大型流化床锅炉的燃烧调整、运行优化及防磨处理措施,提出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关键性技术基础。

  12.700℃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技术相关基础(申请代码2,E06 )

  高温耐热材料基本性能及长期使用性能研究,大口径高温材料管道制造工艺研究;机组初参数选择、系统集成设计及减少高温管道用量的紧凑型布置设计研究,配套锅炉、汽轮机关键技术研究。

  13. MTO 污水资源化利用的物理化学基础与控制机制(申请代码2,B061103)

  研究MTO 过程中污水形成与反应机理;结合煤化工工艺研究污水利用的工艺基础(物理和化学)及其控制方法,包括水质分析表征、各段污水分类以及分质处理基本方法;提出污水整体处理技术方案和回用评估体系。

  14. 炼焦配煤基础理论(申请代码2,B0609)

  研究相同变质程度镜质组在干馏过程中粘结性差异的评价与表征指标;不同程度镜质组与惰性组在炼焦过程中的交互作用机理及对焦炭热性质(反应性及反应后强度等)的影响规律;设计基于冶金焦炭热性质的炼焦配煤评价指标体系与预测模型。

  15. 煤分级转化梯级利用过程相关技术基础(申请代码2,B060901)

  研究煤炭组成特性、矿物组分、气氛及运行操作参数对煤分级热转化和定向热转化过程的影响特性及其机理;煤热解燃烧分级转化系统的物质匹配与能量梯级利用模型;煤分级热转化关键过程的机理及其控制;煤热解过程提高焦油产率机理;热解煤半焦水蒸气/氧气条件下的气化和燃烧特性。

  16. 30吨及以上轴重条件铁路基础设施动力学特征及适应性(申请代码2,E080704)

  研究30吨及以上轴重重载列车对桥涵结构作用特征和既有桥涵结构对其的适应性;30吨及以上轴重条件下既有隧道基底结构动力特性;30吨及以上轴重条件下既有路基工程动力特征和轨道结构适应性。

三、申请注意事项

  (1)申请项目应当符合本《指南》研究领域范围与要求,项目类别为 “培育项目”和“重点支持项目”两类;申请书资助类别选择“联合基金项目”,亚类说明选择“培育项目”或“重点支持项目”,附注说明选择“煤炭联合基金”;申请代码1必须填写“E0422”,申请代码2根据项目研究领域自主选择相应的申请代码(“重点支持项目”按照《指南》要求填写)。以上选择不准确或未选择的项目申请将不予受理。

  (2)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的人员,不能申请本联合基金的“重点支持项目”。

  (3)本联合基金项目与科学基金其他相关类型项目共同限项申请,限制申请和承担项目总数及其共同限项项目类型见本《指南》中的限项申请规定。

  (4)凡与神华集团有限公司下属各单位联合申请的项目,请同时将申请材料邮寄至神华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发展部备案。

  (5)资助项目在执行期间形成的有关论文、专著、研究报告、软件、专利及鉴定、获奖、成果报道等,应当注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神华集团有限公司煤炭联合基金资助(项目批准号)”,如涉及神华集团有限公司有关生产和技术秘密,应当经神华集团有限公司审查同意。

四、联系方式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科学部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双清路83号

邮 编:100085

联系人:朱旺喜

电 话:010-62327136

传 真:010-62327133

电子邮件:e4m@nsfc.gov.cn

神华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发展部

地 址:北京市东城区安外西滨河路22号
    神华大厦A座1003

邮 编:100011

联系人:王丹妮

电 话:010-58132396

传 真:010-58133105

编辑委员会
主  任:孙家广
副 主 任:郑永和
委  员:常 青 汲培文 梁文平 冯雪莲 柴育成
     车成卫 张兆田 高自友 董尔丹 马新南
责任编辑:王丽汴 刘容光
版权所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京ICP备05002826号 文保网安备1101080035号
Copyright 2005 NSFC,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