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容简介 限项申请规定 前言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申请须知
内容简介
前言
申请须知
限项申请规定
面上项目
重点项目
重大研究计划项目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创新研究群体项目
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项目
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项目
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
联合基金项目
专项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代码
附录
  面上项目
 
当前位置:首页 >面上项目 >生命科学部 >生命科学三处

生命科学三处

 

  生命科学三处包括生物物理、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免疫学,以及生物力学与组织工程学三个学科。

生物物理、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科

  本学科主要资助方向集中在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生物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物理环境对生物体的影响和作用等方面。生物大分子特别是蛋白质结构功能研究是本学科重要研究领域。从历年受理项目情况看,蛋白质复合物结构与功能研究的项目申请有比较好的基础和深度,并且近两年的申请数量增加较多;生物大分子特别是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方面受理了不少有重要意义的项目;核酸生物化学、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跨膜信号转导等分支领域有比较优秀的项目;生物大分子结构计算与理论预测、生物信息学等方面研究比较好地体现了学科交叉的特点;蛋白质组学方面的申请项目深度不够;糖生物学、环境生物物理方面的项目基础稍弱,电离、电磁辐射等对机体的生物效应及作用机制仍集中在细胞或整体水平;生物声学、生物光学等方面的研究项目不多;生物物理、分子生物学的新技术新方法研究涉及面广,但真正具有创新意义的技术、方法的项目申请不多。

  今后本学科重点资助方向包括:①鼓励包括生物大分子结构计算与预测、蛋白质晶体学、核磁共振波谱、生物质谱、电镜等研究蛋白质及其复合物结构与功能的项目申请;鼓励蛋白质复合物及膜蛋白结构生物学研究,以及发展新的结构生物学方法用于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测定和功能研究;②鼓励研究细胞信号转导中生物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的项目申请,如研究重要信号通路和途径中各个重要环节的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鉴定和发现信号转导网络的新组分、揭示信号转导通路和网络的结构和功能等;③鼓励涉及蛋白质、核酸的共价修饰过程生化机制及其生物学功能研究;④鼓励RNA在生命活动中的多样功能和调控机制的研究;⑤鼓励借鉴数学、信息科学等交叉学科的方法和思路,开展生物信息学、系统生物学或整合生物学研究;⑥适当扶持和鼓励多糖和糖复合物的研究;⑦适当扶持和鼓励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上研究环境物理因素对机体的影响,以及微重力条件对生物体的影响等研究;⑧鼓励发展生物物理、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新方法、新技术研究。

免疫学学科

  免疫学是研究机体免疫系统组成、结构和功能的一门前沿学科。本学科资助范围包括:分子和细胞免疫、免疫应答、耐受和调节以及免疫遗传学、生殖免疫学、黏膜免疫学、疫苗学和抗体工程学等。研究内容涉及免疫分子的结构与功能、基因表达与调控、蛋白结构;免疫细胞及其亚群的分化、发育、迁移、组织分布和调控机制;固有免疫识别及其机制、固有免疫应答的信号传递、固有免疫细胞活化与正负调控机制;适应性免疫应答和免疫耐受、免疫监视及免疫调节及其细胞和分子机制;免疫缺陷或免疫反应异常的分子基础及其作用机制;生殖与妊娠的免疫耐受与免疫排斥的机制;黏膜免疫功能及其机制;疫苗研制中的基础免疫学问题研究;抗体工程学研究;免疫学研究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型研究体系的建立;免疫遗传等科学问题。

  目前我国免疫学研究水平提高较快,部分申请人在选题、学术思想和研究方法的创新性上都渐渐与国际同类研究接近。从2010年度申请项目看,免疫学研究仍然存在的问题包括:对于国际研究热点进行追踪的较多,而基于自己的前期研究结果,分析形成科学假说并提出验证假说研究方案的较少;能够多年坚持在同一方向上开展研究并形成特色的较少;研究手段单一,缺乏对实验技术路线失败的可能性分析及相应的解决和替代方案;缺乏实质性的学科交叉等。

  2011年度本学科继续强调功能和机理研究,重视免疫学研究中各种新研究方法和手段的建立,鼓励通过模式动物开展研究,重视从分子、细胞和个体水平上开展整合性研究,深入了解免疫系统的复杂结构和功能;鼓励开展与免疫系统功能异常相关的分子机制研究,加速和拓展免疫学研究。

  优先资助领域包括:免疫细胞及其亚群分化的表观遗传与信号传导机制;在应急或免疫功能异常情况下,免疫细胞的发育、分化、成熟与功能的调节机制;特定组织微环境下不同亚群免疫细胞之间的相互调节作用的机制;病原相关模式分子驱动的固有免疫细胞活化与炎症反应调控的研究;不同功能的固有免疫细胞活化后诱发适应性免疫的调控机制;适应性免疫效应细胞对固有免疫反应应答的调控或抑制作用;创建和应用动物模型研究免疫系统异常的分子机制;应用实时动态成像、体内成像等新技术,系统、动态地观察免疫细胞在体内的迁移和相互作用。本学科将大力支持上述领域的创新性基础研究,支持学科交叉研究。

生物力学与组织工程学学科

  本学科重点资助生命科学与力学、材料学、电子与信息学等学科及医学交叉的研究。利用生命科学的原理和方法认识哺乳动物正常和病理组织中的结构与功能关系,并通过细胞与支架材料复合开发出人体组织器官替代品(或代用品)以恢复、维持或改善组织功能,以及利用力学原理和方法对生命科学问题进行定量分析及应用的相关研究。资助内容包括生物力学、组织工程学、生物材料学、生物电子学、生物图像与成像、仿生学、纳米生物学和生物系统工程研究的新技术和新方法。

  组织工程与生物材料研究主要集中在组织器官重建及损伤修复为最终目的的基础研究。其中,组织工程研究内容涉及结构性人体组织与重要生命器官等诸多方面,通过种子细胞的筛选、干细胞及前祖细胞的诱导分化、细胞的体外扩增、与生物材料复合的组织构建,以及模拟再生微环境的建立等手段,完成组织修复和功能重建。生物材料研究主要包括功能性材料的设计、制备、改性和评价,如材料与蛋白、细胞、组织器官的相互作用,材料的降解、控释及靶向递送特性,以及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安全性及标准化等相关科学问题。生物力学与流变学重点研究细胞与分子生物力学,骨、关节与运动系统生物力学,心、血管组织生物力学与流变学,软组织生物力学等,包括整体-器官-组织的力学特性与机制、力学建模与测试以及细胞-亚细胞-分子层次的力学-生物学、力学-化学耦合。生物电子学是应用电子信息科学的理论和技术解决生物学问题,研究生物系统各层次的电子学特性、生物信息获取与分析,生物系统中信息存贮和信息传递,发展基于生物信息处理原理的新型计算、检测及辅助治疗技术。生物图像与成像是研究生物系统成像及处理,生物信息可视化,与生物图像与成像相关的器件与系统。纳米生物学着重在生物整体-组织-细胞-亚细胞-分子不同层次上的基础研究,主要包括基于生物体系的纳米结构分子组装与模拟,纳米系统构效优化,纳米诊断与治疗技术,纳米载体的输运体系,纳米成像学,纳米结构或集成体系的毒理学和安全性研究。仿生学研究生物系统的优异性能及产生的原理,并据此设计和发展新的材料、技术与设备。生物系统工程研究的新技术和新方法着重促进工程技术与生物技术进一步交叉,为生命科学的发展提供工程技术手段和设施。本学科继续鼓励科学家在上述领域开展系统的多学科交叉的基础研究,鼓励针对重要生命器官组织构建过程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展开深入研究。

  近年来我国生物力学与组织工程研究取得了长足进步,越来越多的科学家注意到研究工作的创新性,并将研究成果发表在相关领域国际有影响力的杂志上;越来越注重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注重国家以及国际专利的申请。但从申请项目看,还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研究工作的系统性和延续性不足;多学科交叉没有落实到实质而流于形式;与基础生物学研究力量结合的不足影响了项目的创新性及可行性等。

  2011年度本学科要求项目申请体现多学科交叉研究特征,鼓励开展不同学科之间相互交叉的前沿工作,对从事交叉研究的青年学者予以适当倾斜支持。鼓励开展生物材料与生物体的相互作用及组织再生研究,鼓励开展组织器官以及细胞水平的生物力学与流变学研究。


编辑委员会
主  任:孙家广
副 主 任:王长锐
委  员:韩 宇 韩建国 汲培文 梁文平 冯雪莲 柴育成
     黎 明 张兆田 高自友 董尔丹 韩培立
责任编辑:王丽汴 杨惠民

 

版权所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京ICP备05002826号 文保网安备1101080035号
Copyright 2005 NSFC,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