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年度报告 >> 2017年度报告 >> 第六部分 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

—— 第六部分 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 ——

  2017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以下简称科学基金国际合作)按照科学基金国际化发展战略的总体部署,围绕科学基金中心工作,积极主动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相关的国际科技合作,大力拓展双/多边实质性合作,努力做好出访、来访工作,加强对国际合作全局性工作的总结和前瞻性部署,全面推进科学基金国际合作各项工作的开展。

  一、组织“一带一路”国际研讨会,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科技合作网络建设

  科学基金国际合作服务于科技强国建设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为更好地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一带一路”宏伟倡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基金委)主办了“支持科学人才合作,共创‘一带一路’未来”国际研讨会,30多个国家和地区科研资助机构和国际组织的领导或代表出席会议,与会代表一致通过了《支持科学人才合作,共创一带一路未来联合宣言》,为“一带一路科学人才合作资助框架”从愿景变为现实奠定了基础。基金委通过会后的新闻发布会,将建立“一带一路科学人才合作资助框架”的战略意义、“一带一路科学人才合作资助框架”的初步构想、外方代表对于此次研讨会上提出的《联合宣言》及“一带一路科学人才合作资助框架”的看法等对公众进行了阐释。

  2017年,科学基金国际合作进一步拓展与“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合作网络。与伊朗国家科技基金委员会(INSF)、蒙古国国家科技基金委员会(MFST)、格鲁吉亚绍塔·鲁斯塔维利国家科学基金会(SRNSF)新签了合作谅解备忘录;与埃及科学技术研究院(ASRT)、白俄罗斯基础研究基金会学术委员会(BRFFR)续签了合作协议;与以色列科学基金会(ISF)签署了NSFC-ISF合作研究计划协议(2018-2021年),这一协议被列入刘延东副总理与以色列内塔尼亚胡总理共同主持的中以创新合作联委会第三次会议成果清单。此外,在协议框架基础上,与波兰国家科学中心(NCN)就在2018年开展全领域实质性合作研究项目联合征集与资助一事达成共识。与斯里兰卡国家科学基金会(NSF)达成共识,开始合作研究项目的联合征集,拟为解决斯里兰卡重要的民生问题提供中国方案。与泰国国家研究理事会(NRCT)、泰国研究基金会(TRF)、巴基斯坦科学基金会(PSF)、新加坡国际研究基金会(NRF)等机构,共同开展合作研究项目的联合资助。

7月4日,基金委“支持科学人才合作,共创‘一带一路’未来”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

  2017年,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签3个合作协议,累计达到21个,占合作协议总数的23.1%。2017年共资助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实质性合作研究项目68项,资助经费13401万元;合作交流项目42项,资助经费110.82万元;另外还资助了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外国青年学者71人。

  二、加强高层互访,深化战略关系

  基金委一直注重加强高层互访,以此深化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推进顶层设计。高层互访体现了科学资助机构间对增进和发展合作关系的高度重视,有力地推进和深化了双/多边关系。

  2017年,基金委共组织20批次高层出访。杨卫主任5月赴加拿大参加全球研究理事会(GRC)2017年度大会;6月访问意大利国家研究理事会(CNR)、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FAO)、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CNRS)、法国国家科研署(ANR)、希腊国家研究基金会(NHRF)、希腊研究与技术总司(GSRT)。沈岩副主任10月访问以色列基金会并出席“中以NSFC-ISF量子技术双边研讨会”。何鸣鸿副主任9月赴港出席“创科博览2017”及“香江创科论坛2017”。刘丛强副主任3月率团赴新西兰,与新西兰健康研究理事会(HRC)签署合作文件;4月率团访问伊朗国家科学基金会(INSF)和格鲁吉亚绍塔·鲁斯塔维利国家科学基金会(SRNSF);5月率团访问英国爱丁堡皇家学会(RSE)、瑞士国家科学基金会(SNSF);9月赴日本出席亚洲资助机构领导人会议(ASIAHORCs),并率团出访挪威、波兰、匈牙利;10月赴韩国参加第15届A-HORCs会议和韩国国家研究基金会成立40周年研讨会。高文副主任11月赴美参加美国计算机学会委员会会议并访问康奈尔大学。高瑞平副主任5月出访日本参加2017性别峰会,10月赴澳大利亚参加中澳双边先进材料研讨会。

11月13日,杨卫主任会见意大利教育、大学与科研部长代表团

  2017年,基金委共接待28批次高层来访,包括欧洲研究理事会(ERC)主席让-皮埃尔·布吉尼翁(Jean-Pierre Bourguignon)教授、德国科学基金会(DFG)副秘书长冯卡尔曼(Harald von Kalm)博士、英国爱丁堡皇家学会(RSE)主席乔斯林·贝尔·波奈尔(Jocelyn Bell Burnell)教授、智利国家科学与技术研究委员会(CONICYT)主席马里奥·哈姆(Mario Hamuy)、瑞典高等教育与研究大臣赫莲·海马克·克努特松(Helene Hellmark Knutsson)女士、国际应用系统分析学会(IIASA)所长兼首席执行官帕瓦·卡巴特(PavelKabat)教授、蒙古国科技基金会(MFST)主任达木丁·恩克吉日嘎拉(Damdin Enkhjargal)博士、伊朗国家科学基金会(INSF)诺斯拉托哈·扎尔加姆(Nosratollah Zargham)主席、格鲁吉亚绍塔·鲁斯塔维利国家科学基金会(SRNSF)执行主任玛娜娜·米卡贝埃兹(Manana Mikaberidze)女士、白俄罗斯基础研究基金会学术委员会(BRFFR)主席谢尔盖·加波年科(Sergey Gaponenko)教授、斯里兰卡国家科学基金会(NSF)主席思锐玛丽·费尔南多(Sirimali Fernando)教授、新加坡国家研究基金会(NRF)行政总裁刘德成(Low TeckSeng)教授,以及香港中文大学(CUHK)校长沈祖尧院士、澳门科学技术发展基金行政委员会(FDCT)马志毅主席等。

  三、完成国际合作各类项目组织、申请受理、评审和管理工作,加强实质性国际合作

  与境外科学基金组织或科研资助机构及国际组织合作,是实现科学基金国际合作战略目标的重要途径。2017年,国际合作局积极推动与对口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加强与美、加、英、德、法、日、韩、以、新等科技发达国家、国际组织及周边国家的合作;共收到各类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申请项目5604项,受理5047项;经专家评审和审批,资助1175项,资助经费10.7亿元。在资助组织间合作研究方面,与27个资助和研究机构共同资助了30批次370项合作研究项目,资助经费近7亿元;与15个资助和研究机构共同资助了17批次180项合作交流项目;与38个资助和研究机构共同资助了41批次320项双/多边会议项目。

  2017年度,基金委完成人才项目的资助计划。外国青年学者研究基金项目申请数量不断增长,收到新项目申请391项,相比2016年(240项)增长62.9%,经评审,资助146项,资助直接费用4267.27万元。受理延续申请22项,经评审,9项获得资助,资助直接费用232.73万元。中英、中欧在共同推进高端和国际人才培养方面实现了质的突破。2017年,完成了第三批次共13项牛顿人才项目的资助工作,资助金额541.8万元。与欧洲研究理事会(ERC)成功开展了第二批次人才培养项目的联合征集,选送基金委资助的中方研究人员加入欧洲研究理事会资助的欧洲一流项目团队,开展相近科学领域且符合双方共同利益的合作研究。积极利用国际组织平台推动人才培养。顺利完成了与国际理论物理中心(ICTP)的合作,共资助31位青年学者赴意大利参加ICTP组织的学术活动;借助希望会议(Hope Meeting)平台,共选派并资助10位青年学者赴日本聆听诺贝尔奖获得者的讲座并与大师们面对面的交流;资助7名青年学者参加了IIASA组织的暑期青年科学家项目(YSSP)。

  四、加强国际(地区)合作政策调研,针对不同国家、地区优势和特色开展合作

  通过组织双清论坛推进政策调研。2017年5月,基金委举办了主题为“基础科学国际合作中心资助模式探讨”第176期双清论坛。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姚檀栋院士担任论坛主席,来自23个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及相关部委的25位专家学者及管理人员出席了会议。本次论坛充分研讨了拟在“十三五”期间启动的“基础科学国际合作中心项目”的定位、作用、资助模式等议题,专家们提出的建设性建议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将为今后基础研究国际合作中心的设立和实施提供重要政策参考。

  2017年,基金委针对不同国家、地区优势和特色开展合作。在北美地区,持续推进与美国和加拿大的合作,积极寻求利益共同点,在全球健康和环境领域稳步提升合作规模与层次。与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在“食品、能源和水的创新关联研究”领域联合资助合作网络项目,是基金委对美国第一个3年期合作交流项目。与加拿大卫生研究院(CIHR)在全球慢病联盟(GACD)框架下,围绕精神健康领域开展为期5年的合作。首次与加拿大魁北克研究基金会(FRQ)在“智慧城市”领域开展学术交流。

  在欧洲地区,全面建立了以英、德、法、俄、欧盟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合作为核心,以荷兰、瑞典、芬兰、丹麦、瑞士、葡萄牙、意大利、爱尔兰、挪威等国优势、特色领域合作为辅的对欧科学合作与交流网络和平台。2017年度,基金委与英国研究理事会在近海可再生能源、可持续三角洲和动物健康领域开展了双/多边合作3轮,后两轮合作项目还有荷兰科学研究组织(NWO)及菲律宾、泰国的基金组织的参与;双方还在“抗生素耐药性”领域召开了双边研讨会,出席人员涉及英国研究理事会七个理事会。基金委与德国科学基金会首次共同自下而上征集不限定领域的合作研究项目,引起了中德双方科学家的浓厚兴趣和热烈响应,共收到破纪录的582份申请,资助131项,申请量与资助量居基金委组织间合作研究项目之首,为双方未来更加深入的合作打下坚实基础。此外,分别与爱尔兰科学基金会(SFI)和意大利外交与国际合作部(MAECI)开展了首次联合资助工作。与挪威研究理事会(RCN)、比利时弗兰德研究基金会(FWO)续签了合作谅解备忘录。

  在亚洲地区,继续全面稳固和深化与以色列、日本、韩国和新加坡四个科技强国的双边合作。在中以创新合作联委会的框架下,对以色列合作保持较大规模。作为中以创新合作联委会成员及中新科技合作联委会成员,通过参与政府间联委会,对双边合作进行顶层设计,提高我委的影响力。“中韩基础科学联委会”为中韩合作提供了制度保障。中、日、韩区域合作机制成为有重要影响的三国联合资助计划,亚洲研究理事会主席会议机制(A-HORCs)从战略层面规划和指导了中日韩区域合作。

  在大洋洲地区,与新西兰健康研究理事会(HRC)新签合作谅解备忘录,并被列入李克强总理访问新西兰的成果清单。

  五、积极参与多边及区域和全球合作,服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2017年,基金委继续积极探索多边合作模式,推动多边合作,增强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与古巴、加拿大首次三方开展联合资助工作。与欧盟委员会科研与创新总司在《共同征集合作研究项目的行政安排》文件框架下,商定了2018—2020年资助计划。利用欧洲研究区域网络(ERA-net)“城市化欧洲合作项目计划”开展中欧多边合作研究项目联合征集与资助工作,并就此签署了合作协议。与联合国环境署(UNEP)、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CGIAR)、国际山地综合发展中心(ICOMOD)、国际理论物理中心(ICTP)等的多边合作也日趋密切。参与金砖国家科技和创新框架计划合作,服务国家外交。此外,基金委推荐的傅伯杰院士和张林秀研究员分别作为IIASA科学咨询委员会及国际评估专家,参与了IIASA联席会议及国际评估等的相关活动,继续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基金委在全球研究理事会(GRC)、亚洲研究理事会主席会议(A-HORCs)、亚洲资助机构领导人会议(ASIAHORCs)等多边舞台上日趋活跃,2017年5月,杨卫主任当选为GRC理事。

  六、服务国家大局,全面加强与港澳台地区的科技合作

  在对港合作方面,与香港研究资助局(RGC)联合科研基金项目共资助21个项目,资助直接费用1763万元,平均资助强度约85万元/项。同时,持续推进NSFC-RGC青年学者论坛,搭建沟通与交流的平台,有效推动两地青年人员交流。与香港中文大学、京港学术交流中心联合在港举办智慧城市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收到良好反响。在对澳合作方面,与澳门科学技术发展基金(FDCT)联合资助合作研究项目8个,资助直接费用1594万元,平均资助强度约200万元/项。同时,与澳门科技发展基金互派管理人员访问交流,相互借鉴管理经验,并就未来共同提高资助经费预算达成共识。在对台合作方面,基金委与李国鼎科技发展基金会联合资助合作研究项目7个,资助直接费用1164.6万元,平均资助强度约为170万元/项。同时,密切保持与台方合作机构的沟通与交流。台湾李国鼎基金会万其超秘书长先后三次率团来大陆参加双方共同支持的两岸学术交流活动,增进了双方的互信与理解,并就进一步推进两岸科技合作与交流取得共识。

  七、稳步推进中德科学中心工作,战略转型取得新进展

  中德科学中心是中德科学合作的重要平台。2017年继续秉承相互尊重、互利互惠、平等合作的基本原则,按照联委会的要求和决议,完成了中德科学中心的全年资助工作和其他工作。在资助项目工作方面,共受理各类项目申请107项,批准资助57项,包括合作项目7项、学术会议31项、短期讲习班3个、人员互访11项、合作研究小组4个等。继续组织、选派和资助30名我国优秀博士生参加林岛诺贝尔奖获得者大会。在提升管理工作方面,中德中心战略转型工作取得良好进展,双方对中心未来定位及项目资助体系调整达成一致,同时进一步规范了内部管理工作。此外,双方共同圆满组织了第二十届联委会会议,为中德中心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版权所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京ICP备05002826号 文保网安备1101080035号
Copyright 2005 NSFC,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