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 >>2015年度报告 >>第二部分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成果巡礼


—— 第二部分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成果巡礼 ——

  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放射科龚启勇教授带领四川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科研人员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其他项目的资助下,经过10年的努力攻关,完成项目“磁共振影像学分析及其对重大精神疾病机制的研究”,获201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研究团队成员包括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孙学礼、吕粟、黄晓琦,以及北京师范大学的贺永。

  重大神经精神疾病发病率高、脑残率高并难以治愈,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其临床难点在于发病机制不清并缺乏客观诊断和评价指标。项目组在长期临床工作积累的基础上,面向神经与精神疾病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采用对人体无创伤、无损害的磁共振成像(MRI)技术,系统研究了精神分裂症等重大神经精神疾病发病机制与早期诊断方法。基于磁共振神经功能与分子影像技术,相关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包括完成了对脑静息态磁共振影像的脑网络评价,揭示了精神分裂症等疾病发病前、发病初期和治疗后的脑变化特征及其机理,构建了结构-功能-行为的解析模式,首次阐释了脑结构改变影响症状的精神病理机制,并发现脑神经环路的受损可导致患者产生自杀行为。该项目为精神分裂症等重大精神疾病的个体化诊疗和疗效评估提供了潜在的影像客观指标,并为推动脑科学及精准医学的发展提供了新方法和路径。

  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PNAS、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3篇)、Biological Psychiatry(2篇)等国际知名杂志上。其中关于脑结构影响症状的发现被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大篇幅述评,认为在“解决灰质体积如何联系到行为和临床症状这一关键科学问题”方面做了开拓性的工作。美国科学院院士、脑功能成像先驱暨脑“default network”发现者Marcus Raichle教授等权威专家多次在Nature Reviews系列期刊撰文引用,认为相关发现为揭示精神疾病的脑机制提供了重要的影像学证据。相关成果他引15261次,单篇最高他引190次,并先后入选“中国百篇最具国际影响力论文”和ESI高被引论文。项目的后续研究亦相继在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发表, 并被选为美国临床医生Ⅰ类继续教育学分文章。

  基于上述精神影像的工作,项目负责人龚启勇教授分别为放射学期刊Radiology和精神病学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Biological Psychiatry等相关领域顶级杂志撰写特约综述,还先后受邀赴哈佛、耶鲁、斯坦福等大学讲学。在第23届国际医学磁共振学会(ISMRM)大会上,作为首位华人学者受邀成为NIBIB New Horizons荣誉冠名主题演讲专家(在8000 名ISMRM 会员中,每年仅有一位学者入选),并以“NIBIB New Horizons Lecture: Emerging MRI to Uncover the‘Disordered Mind’:Are We in an Era of‘Psycho-Radiology’?”为题,进行大会报告,为促进临床精神影像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版权所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京ICP备05002826号 文保网安备1101080035号
Copyright 2005 NSFC,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