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 >>2011年度报告 >>第三部分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及创新研究群体学术带头人选介


—— 第三部分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及创新研究群体学术带头人选介 ——

朱 彤 2011年度创新研究群体学术带头人

  朱彤在大气化学反应动力学、地-气交换、青藏高原-极地-海洋大气化学、环境与健康、超大城市空气污染控制等方面获得了系统的创新成果。他发现NO2与矿物颗粒表面生成的硝酸盐可极大地改变颗粒物的吸水性,进而影响颗粒物的健康、气候效应,基于“三元反应”提出了大气复合污染形成的耦合机制,建立了灰霾的颗粒物多相反应概念模型;揭示了珠峰地区冰川风对地表大气臭氧的贡献,基于卫星遥感和模型估算,表明青藏高原是全球低层大气强氧化区;观测到冰雪表面大气中高浓度NOx,提出青藏高原冰雪光化学反应是氮氧化物的重要来源;在太湖和珠峰地区大气中首次观测到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发现三氯杀螨醇为中国大气有机氯农药DDT的新源,为控制三氯杀螨醇的使用提供了关键科学依据;发现黑碳是影响儿童急性呼吸道炎症、老年心血管疾病的关键颗粒物组分,以及持久性有机物导致胎儿神经管畸形的证据。

  针对中国普遍的区域大气污染,他发起和组织了华北区域大气环境综合观测国际合作实验(CAREBEIJING),揭示了北京及华北空气污染形成机制,成果在JGR-Atmos.和Atmos. Chem. Phys.上以专刊形式发表,他进而带领北大团队提出《奥运会北京空气质量保障方案北京周边省区市措施》,得到国务院批准采纳,该措施同时在华北六省市实施,保障了奥运会期间的空气质量。

  朱彤主持了十几项国家、省部级和国际合作项目,在Science、PNAS、The Lancet、EHP、ES&T、GRL、JGR、ACP等刊物发表SCI论文110余篇。获国家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奖项。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重要影响,受邀在Science上发表文章提出超大城市改善空气污染和气候影响的双赢思路。曾任国际大气化学与全球污染委员会(CACGP)委员(2002-2010),现任全球大气化学国际计划(IGAC)科学指导委员会共同主席、IGAC中国工作组组长、Monsoon Asia Integrated Regional Study科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化学系大气化学名誉教授、中国环境学会环境健康与医学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理事、J. Geophys. Res.-Atmos.的Associate Editor、中国科学:化学编委,以及Aerosol Science & Technology、Journal of Atmospheric Chemistry、极地研究、环境化学等期刊编委。

 

版权所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京ICP备05002826号
Copyright 2005 NSFC,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