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 >>2010年度报告 >>第三部分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及创新研究群体学术带头人选介


—— 第三部分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及创新研究群体学术带头人选介 ——


刘廷析 2005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刘廷析研究员主要进行造血系统发育和疾病的分子遗传学研究和转化性医学研究。在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下,开展的主要工作和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

  (1)通过与国外多个研究机构合作,利用分离纯化的5号常染色体长臂(5q)缺失的白血病患者的白血病干细胞进行筛查,发现CTNNA1基因就是人类5q3.1白血病关键缺失区内的一个肿瘤抑制基因。在此工作基础上,发现CTNNA1基因与另外两个重要的白血病肿瘤抑制基因PTEN和C/EBPalpha共同组成一个分子信号路径PTEN-C/EBPalpha- CTNNA1,这个信号路径通过表观遗传学调节机制控制造血干细胞发育与白血病干细胞恶性转化。该发现为针对白血病干细胞的靶向治疗提供了重要线索。

  (2)使用斑马鱼为研究模型,在全基因组规模上确定了62个含有Set结构域、具有潜在组蛋白甲基化酶活性基因的时空表达谱式和进化规律。在此基础上,通过选择含有SET结构域的蛋白Setdb2进行研究,发现Setdb2蛋白可特异性引起胚胎背侧组织者的过度扩展,并最终引起胚胎内部器官的左-右定位随机化。该研究首次揭示组蛋白甲基化介导的表观遗传学机制在背侧组织者和左右不对称轴的建立中的重要作用。

  (3)发现一个在进化上高度保守、在斑马鱼胚胎红系祖细胞特异表达的微小RNA,即 miR-144。miR-144通过抑制靶基因Klfd 的功能,特异性阻止红细胞体内产生过量的α-珠蛋白,同时,Klfd又可激活miR-144基因的表达,这样形成了一个精细的反馈环路,调节α-珠蛋白水平。该研究丰富了对红细胞发育分化过程中关键的血红蛋白合成环节的调控机制的认识。

  (4) 建立了有效的、可遗传的、组织特异性的斑马鱼基因敲减技术,这一关键技术的突破将极大地拓展斑马鱼功能基因组学的研究,为进行斑马鱼组织和剂量特异性的内源性基因的敲减,深入研究基因功能,获得疾病模型提供了新的有力的技术方法。该成果2009年7月发表后,在斑马鱼研究领域反响非常强烈,目前已先后有美国、英国、日本、德国、加拿大、法国和新加坡等国家的43个实验室前来索取相应载体质粒。

  2007年以来,在Nature Medicine、Blood、PNAS、等SCI-E收录的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5篇,总计影响因子大于109,申请专利1项。这些原创性工作成果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创新意义,而且所获得的转基因斑马鱼模型还用于进行活体内高通量先导药物的筛选,通过与贵州省贵阳中医学院、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和葛兰素史克公司合作,为推动中药现代化和新药研发做实质性工作。

  刘廷析研究员于2007年被评选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奖国家级人选”,并获得“明治乳业生命科学奖”;2008年荣获“第四届上海青年科技英才提名奖”;2010年荣获“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

 

版权所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京ICP备05002826号
Copyright 2005 NSFC,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