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 >>2010年度报告 >>第二部分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成果巡礼


—— 第二部分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成果巡礼 ——


岩溶动力系统的作用机理研究

  岩溶动力学是研究岩溶动力系统作用过程、运行机制、功能及其应用的学科,是现代岩溶学研究的最新理论成果,在国际岩溶学研究领域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岩溶动力学理论的建立对揭示岩溶动力系统的碳循环机制、古环境记录与全球变化、元素迁移和岩溶生态系统运行规律等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资助下,以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袁道先院士为首的研究团队通过对岩溶动力学的系统研究,首次提出了“岩溶形态组合”概念;系统阐明了驱动碳酸盐岩岩溶动力系统运行的驱动力是CO2和水,提出现场捕捉碳、水、钙行踪的岩溶水文地球化学成套实验监测技术方法; 据监测数据,初步估算我国大陆碳酸盐岩溶蚀由大气回收碳的量为1.8千万t/a,而全球的回收量为4.1-6.1亿t/a,后者约占“全球碳循环遗漏汇”的1/3,为深入揭示岩溶动力系统碳循环机制提供了支撑;通过对贵州董哥洞大型石笋进行的高精度230Th测年和高分辨率氧同位素分析,获得了163 Ka以来高分别率的古气候记录,揭示了末次间冰期亚洲季风的起始时间、持时、转换及其太阳辐射驱动力;通过发现岩溶作用驱动元素迁移进而形成特殊的岩溶生态系统规律,提出了岩溶石漠化综合治理模式与技术方法。

  上述成果发表在国际著名刊物The Holocene、Environmental Geology、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Scinece上,同时Science还针对“前一个间冰期亚洲季风的定年、持时和转变”成果作了“中国的气候变化”专题报道。上述成果的取得为岩溶动力学理论的建立、完善和应用等提供了重要支撑,并最终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家的认可-在中国设立国际岩溶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京ICP备05002826号
Copyright 2005 NSFC,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