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 >>2009年度报告 >>第二部分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成果巡礼


—— 第二部分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成果巡礼 ——

  北京大学医学部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系朱毅教授领导的课题组多年来一直从事花生四烯酸代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及血管内皮细胞激活的信号转导方面的研究。该课题组在血管内皮激活的分子机制;代谢性核受体及其调节蛋白在血管内皮中的作用和调节,以及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机制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工作。近年来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30570713,30630032)等项目的资助下,在有关可溶性表氧化物水解酶 (soluble epoxide hydrolase,sEH)在高血压和心肌肥厚发生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中取得了一批有影响的成果:

  (1)在国际上首次提出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在内皮细胞中通过其受体AT1激活AP-1,进而促进AP-1与sEH启动子上的反应元件相结合,从而上调sEH的表达。由于sEH可降解内源性的环氧花生烯酸 (epoxyeicosatrienoic acids, EETs),这种上调作用可促进EETs被代谢为DHETs。EETs作为细胞色素P450作用于花生四烯酸的代谢产物,可使血管平滑肌超极化,从而诱导冠状动脉舒张及降低黏附因子的表达。因此,EETs被认为是一种内源性的防止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血管病变的保护因子。当内皮细胞释放的EETs降低,具有旁分泌效应的EETs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超极化作用被减弱,从而使得血压增高。因此,药理性的抑制EETs的代谢酶如sEH可以为高血压治疗提供新的思路。该成果发表于PNAS (2007 May 22;104(21):9018-23)。

  (2)首次发现在体内和体外AngⅡ可以特异性的上调心肌细胞中sEH的活性,应用sEH抑制剂TUPS可以有效抑制AngⅡ引起的高血压和心肌肥大,证明sEH不仅参与了AngⅡ所致的心肌肥大过程,并且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结果为理解AngⅡ在心肌肥大发生发展中的病理生理作用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为进一步揭示心肌肥大的发病机制和临床治疗心肌肥大提供了新的思路。该成果发表于PNAS (2009 Jan 13;106(2):564-9)。

  这两篇论文的发表,在该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被北美血管研究组织(NAVBO)及Nature的子刊肾脏国际杂志Kidney International专题报道。Kidney International推荐为当月的文献学习,并邀请朱毅教授撰写特邀综述。同时朱毅教授还被邀请参加2009年Golden Conference并作大会报告。

  朱毅教授自2003年回国以来,其研究工作先后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任基金、面上项目和重点项目等项目的支持。回国以来, 朱毅在PNAS、Hepatology 和ATVB 等国际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共发表研究论文34 篇,总影响因子>200。现任国际心脏研究会(ISHR)中国分会秘书长,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细胞膜重要脂质代谢产物对重大疾病病理生理过程的调控”的首席科学家。

 

编委名单
名誉主任:陈宜瑜
主  任:何鸣鸿
委  员:高瑞平 王铁强 王长锐 韩 宇 郑仲文 韩建国 唐先明 高体玙
     汲培文 梁文平 杜生明 宋长青 黎 明 张兆田 李一军 冯 锋
主  编:何鸣鸿
副 主 编:高瑞平
责任编辑:张香平 沈林福

版权所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京ICP备05002826号
Copyright 2005 NSFC,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