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 >>2008年度报告 >>第七部分 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
 

第七部分 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


  2008年,我委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密围绕科学基金中心工作,在推动高层互访、深化国际合作渠道、推进实质性合作、规范管理、提高服务质量以及探索战略型合作等方面都取得显著成绩。在全委的共同努力下,2008年共批准各类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1008项,资助经费1.44亿元。

  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加强国别政策调研

  2008年,我委结合国际合作的特点及实际工作,围绕“筹划未来思路,实现科学发展”这一主题,通过解放思想,运用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和方法更新观念,重视国别政策调研与实际工作的紧密结合,强调政策要为国际合作和管理工作服务,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调研,集成各方力量,力图共同完善科学基金国际合作政策和项目资助政策。先后召开了包括“委内外事研讨会”、“重大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研究成果暨合作经验交流会”在内的一系列研讨会和成果经验交流会,重点研究了基础研究国际合作的现状和发展态势,审视了科学基金国际合作的发展历程和面临的挑战、机遇,总结了资助工作的成就和经验教训,深入剖析了科学基金国际合作工作在贯彻科学发展观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了科学基金国际合作发展的新思路和解决现有突出问题的措施,推动科学基金国际合作从交流型合作向以实质性合作为基础的战略型合作转变的战略目标,以期为科学基金“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制定提出国际合作发展的新思路。

  二、努力扩大和深化双多边合作渠道 继续推动实质性合作

  2008年,我委继续强化管理创新,努力扩大和深化双边、多边合作关系,积极推动实质性合作研究的资助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加强了与国外基金组织和国际机构领导层之间的高层互访。本年度委领导13次率团出访。陈宜瑜主任访问台湾地区,取得了海峡两岸实质性科学合作的突破性进展;出席亚洲三国科学资助机构领导人会议,进一步坚实了中日韩三国合作的基础。王杰副主任3次率团出访IIASA,促进了与IIASA的合作,确立了中国科学界和科学家的地位。沈文庆副主任出席中德联委会和第二届亚洲科学资助机构领导人会议,探讨和推进了与德国和亚洲区域科学合作的进程。孙家广副主任率绩效评估团访问美国、德国和日本,为我委全面开展国际化评估工作奠定了基础。何鸣鸿副主任率团出访印度,促成了我委与加拿大国际援助署共同资助中印两国科学家在科技和创新政策领域的合作。一年来,国外基金组织来访频繁,达到98批,其中包括德国DFG新任主席和秘书长、俄罗斯基础研究基金会主席、加拿大自然科学与工程研究理事会主席、法国国家科学研究院院长和国家海洋开发研究院主席、印度科学与工业研究理事会新任理事长、丹麦科学技术创新委员会主席、芬兰科学院院长、法国法国国家科研署主席、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副主任、国际水稻所所长、泰国研究基金会主席等的来访,都有力地推动了双多边关系的拓展和深化,为营造良好的国际合作环境,进一步提升未来的合作层次奠定了基础。

  经过多年的探索,我委与对口协议组织共同资助的合作研究项目越来越多地采取了国际化评审方式。该机制的建立和发展,对提高项目遴选质量大有帮助,同时也密切和加深了与协议组织间的合作伙伴关系,对今后扩大合作规模、提升合作层次和扩大我委的国际影响和地位提供了更多的机遇。

  三、广泛吸纳研究资源 继续推动实质性合作

  2008年我委受理非协议类重大合作研究项目114项,申请经费1.765亿元。各科学部在同行评议基础上,共推荐64个项目到专家组评审会答辩。在我委各科学部精心组织下,专家评审组认真贯彻了优中选优的原则,在坚持保证申请项目科学意义和创新性等科学基金项目评审原则的同时,进一步强调了合作的基础、合作的必要性、合作的互补性以及知识产权保护和成果共享等条件。经过严格评审,专家评审组采用无记名投票表决的方式,提出了对38个项目的资助建议,资助经费3740万元。

  协议渠道对我委与境外基金组织联合资助实质性、高水平合作研究项目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我委充分发挥协议渠道优势的典范。2008年我委与外国合作伙伴新签、续签了5个合作协议或者谅解备忘录。一年来,我委通过稳定连续资助双多边研讨会、设立优秀人才中长期交流计划、对优秀合作研究项目给予延续资助等方式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大力推动了实质性国际(地区)合作,发挥了组织协议项目的潜力。2008年组织间协议项目中实质性合作研究项目的资助经费占协议项目总资助经费的比例同比去年增加了三个百分点,达到76.8%。此类项目的资助经费占本年度实质性合作研究项目资助总经费的64.97%。此外,2008年我委通过公开征集、专家评审(包括国际评审)、双/多方磋商,共遴选出24项协议类重大国际合作研究项目,我方资助金额为3446万元,外方也给与等额资助。这类项目的组织实施,体现了平等合作、互惠互利的基本准则,很有发展潜力。

  2008年,我委继续致力于推动以研究类合作项目为代表的实质性国际合作,一些项目经过国内外各方的通力合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例如,由NSFC与DFG共同资助,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古生物所朱茂炎教授主持的中德合作项目“扬子区寒武纪大爆发时期环境和生命过程的综合研究” 通过三年来的研究,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果。

  四、加强与港澳台的合作 努力服务统一大业

  2008年6月,陈宜瑜主任率团访问台湾地区取得重大成功,与李国鼎科技基金会达成联合资助大陆与台湾科学家合作研究的共识,正式启动了在双方共同感兴趣的领域联合资助两岸合作团队开展研究工作。第一批地震合作研究项目已经得到资助,今后常态项目的征集和组织工作也进入了正常操作程序。这标志着海峡两岸的科学合作取得历史性突破。

  与香港联合资助局设立的共同资助项目进展顺利。今年收到的有效申请比去年增加了23%,经过共同评审,24个项目得到资助。为促进两地学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2008年,我委集中资助了内地学者参加在港的学术活动,取得了预期的良好效果。

  澳门科技发展基金会一直致力于与我委加强合作关系。今年,他们提出期望观摩和学习我委基金的评审和管理工作模式。双方准备以双边学术会议的方式进一步加强相互了解和沟通,以期在推进两地合作时更加务实、高效。

  2008年,我委与港澳台地区的合作务实有效,进一步推进了三地科学家间的合作,为推进“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的战略目标做出了积极贡献。

  五、中德科学中心资助工作取得新进展

  2008年,中德科学中心以认真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工作效率,热心为科学家服务,努力促进中德合作为指导思想,在推进两国科技合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本年度中德中心共受理申请项目61项,批准31项。其中资助了23个研讨会和短期讲习班;第7次选派了35名中国物理博士研究生和经济学博士研究生赴林岛参加诺贝尔奖获得者学术大会,并资助他们在德国进行为期2周的参会和学术访问。本年度,中德中心直接资助科学家1000余人次,其中德国科学家405人次,接待国外客人来访29批,接待国内来访47批。

  中德科学中心在资助工作中注重向青年科学家倾斜,资助各类短期讲习班,为两国青年学生提供了沟通和交流平台;中德中心资助的中德合作研究小组,不仅提高了双方的研究水平,还培养出一批较高水平的青年科学家;资助中国博士生参加诺贝尔奖获得者学术大会,为优秀的青年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国际交流机会,培养面向未来的合作伙伴。同时,中心还在积极运作邀请德国优秀青年科学家来华访问和短期工作。

版权所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京ICP备05002826号
 

Copyright 2005 NSFC,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