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 >>2007年度报告 >>第三部分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及创新研究群体学术带头人选介
 

第三部分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及创新研究群体学术带头人选介

  林东昕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常见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和个体化医学;在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等资助下,主要致力于研究基因遗传变异与肿瘤易感性的关系。他以食管癌、肺癌、胃癌、乳腺癌等我国常见肿瘤为疾病模型,较系统地研究了细胞凋亡控制、DNA修复、免疫调控等生物学通路关键基因遗传变异对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影响,取得重要进展。

  进行大样本量的病例-对照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发现细胞死亡通路关键基因CASP8以及FAS和FASL遗传变异与多种肿瘤易感性相关;通过从DNA、RNA、蛋白质到细胞的实验,揭示了CASP8基因遗传变异导致该基因表达能力改变,最终影响到肿瘤特异性T淋巴细胞的凋亡,据此提出影响个体免疫状态的遗传变异是肿瘤易感性重要因素的论据。相关论文发表在Nature Genetics、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Journal of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等专业期刊。

  系统研究了DNA碱基切除修复通路重要基因的遗传变异,发现ADPRT和XRCC1遗传变异是肺癌和贲门癌的易感因素,这两个基因变异与吸烟均有基因-环境交互作用共同增加肿瘤风险;实验证明ADPRT和XRCC1变异显著影响这两个互作蛋白的相互结合能力。相关论文发表在Gastroenterology、Cancer Research、Oncogene等专业期刊。

  系统研究了前列腺素合成酶基因COX-2的遗传变异,发现COX-2基因启动子一新的c-MYB转录因子结合位点,位于其中的单核苷酸变异是胃肠道肿瘤遗传易感性的重要生物标记。发现叶酸代谢酶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功能性遗传变异是食管癌贲门癌的遗传易感因素,为叶酸缺乏与消化道肿瘤风险增高提供了分子遗传学证据。相关论文发表在Gastroenterology、Cancer Research等专业期刊。

  上述研究揭示了我国人群肿瘤发病差异的遗传学机制,证明基因遗传变异是肿瘤易感性的重要分子基础;研究结果有助于阐明肿瘤发病的内在原因,并为肿瘤的个体化医学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潜在的应用技术。部分成果获2006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1998年以来,他已发表100多篇学术论文,其中国际期刊论文60多篇,总SCI影响因子300多分;论文被同行引用近千次;3次被邀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作大会报告。

  林东昕教授现任医科院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病因及癌变研究室和癌发生及预防机理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因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肿瘤》、《中华预防医学杂志》、《癌症》等国内专业期刊以及Pharmacogenetics and Genomics、Cancer Epidemiology, Biomarkers & Prevention等国际专业期刊编委。

 

机构职能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地理位置 | 部门电话 | 意见反馈 | 站点导航
 

版权所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京ICP备05002826号
 

Copyright 2005 NSFC,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