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及创新研究群体学术带头人选介


  陈晔光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细胞信号转导及其在胚胎发育和重大疾病(如癌症、组织纤维化、心血管疾病等)发生中的分子机制的研究。在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下,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

  (1)发现生长因子TGF和BMP信号传导通路的特异性决定于其受体和Smad蛋白的特异结合并发现这种特异结合的结构基础,此工作被引用在细胞生物学影响最广泛的教科书《Molecular Cell Biology》(Lodish等,2000年第四版)中。

  (2)在受体活性调控方面,发现TGF受体受FKBP12、BAMBI等蛋白的严格控制并阐明了FKBP12调节TGF受体的分子机理;发现跨膜蛋白BAMBI通过抑制TGF、BMP和activin的信号传递而影响爪蟾胚胎的早期发育。

  (3)与孟安明教授合作,鉴定了一个新的胚胎发育调控因子Dapper2,发现它通过影响细胞表膜Nodal/activin受体的水平来控制早期胚胎发育,研究结果发表在Science(2004,306:114-117),此成果获2004年教育部“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发现Dapper1促进Dishevelled的降解,从而抑制Wnt信号(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2006, 381:8607-8612)。

  (4)发现了TGF促进血管生成的一种新机制。在毛细血管出血病HHT2病人中发现的TGF受体ALK1的突变体已经有超过150种,但是人们并不清楚这些突变体是如何引起HHT2的。我们通过对一些ALK1突变体功能和特性的检测,初步阐述了这些突变体引起HHT2疾病的分子机理(Blood, 2006, 107:1951-1954)。发现TGF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分泌MCP1,而MCP1能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向内皮细胞迁移从而有利血管生成(Blood, in press)。

  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了40多篇论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在Nature、Science、Genes & Development、EMBO J、JCB 和JBC等期刊上,以通讯作者发表在Science、Blood、Oncogene、JBC、FASEB J、J Virol等期刊上,研究成果已被引用2200多次。获得中国专利授权2项。

  陈晔光教授在美国纽约爱因斯坦医学院获得博士学位,曾任美国加洲大学Riverside分校生物医学部助理教授,现任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教授、副主任、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生物膜与膜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副秘书长、Cell Research副主编、Journal of RNAi and Gene Silencing和《生物物理学报》编委。获得2001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02~2003年度美国“李氏基金杰出成就奖”,2006年度第九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机构职能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地理位置 | 部门电话 | 意见反馈 | 站点导航
 

版权所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京ICP备05002826号
 

Copyright 2005 NSFC,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