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 >>2005年度报告 >>第三部分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及创新研究群体学术带头人选介 >>翟婉明博士
 

第三部分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及创新研究群体学术带头人选介
 

 翟婉明 博士
 西南交通大学教授
 1995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翟婉明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是铁路机车车辆系统动力学。在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下,开展的主要研究工作和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

  1.在国内外率先提出并系统创建了机车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全新理论体系,包括学术思想、理论模型、数值方法、仿真方法及试验方法,结束了长期以来将机车车辆、轨道隔裂开来研究的局面,为中国铁路大运量、高密度、客货混运、超负荷运输模式下机车车辆及轨道动态安全设计提供了关键理论基础。

  2.在国际上首次建立了详细的机车车辆-轨道耦合模型,包括各种典型机车、车辆、轨道模型及轮轨动态耦合模型。与国际原有工作相比,所取得的主要进展有(1)完整考虑了机车车辆和轨道系统动力特性及其相互耦合作用特征;(2)在轮轨作用模型中摒弃了“钢轨静止不动”、“轮轨均为刚性体”和“轮轨始终保持接触”等3种不合理假设,建立了新型轮轨动态耦合模型;(3)建立了铁路道床参振模型,解决了散粒体道床振动建模的国际性难题。该模型在国际上具有较大影响,被称为“翟-孙模型”,列为该领域4种代表性模型之一而得到广泛采用。

  3.研制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机车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仿真分析系统VICT和TTISIM,并开发了便于工程应用的可视化仿真系统,为高速、重载及提速铁路机车车辆、轨道系统动力性能优化设计及运用安全性评估提供了综合仿真平台。

  4.建立了机车车辆-轨道动态作用安全性现场测试评估系统,成功实施了包括秦沈客运专线高速列车、大秦重载铁路万吨列车在内的多项重大工程轮轨动态安全评估试验。

  5.应用上述理论、方法,研究解决了中国铁路提速工程、扩能改造工程及高速客运专线建设工程中的一系列关键动力学问题。如提速机车非线性横向振动问题、小半径曲线轮轨动态安全问题、高速铁路新型无碴轨道结构动态优化等,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为我国铁路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1996年以来,翟婉明教授发表学术论文121篇,其中第一作者论文47篇,被SCI、EI收录23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并获得第十一届中国图书奖;多次应邀到国外讲学或在国际会议上作专题报告;他主持完成的成果获得教育部、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各1项,1项入选2005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2005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翟婉明教授现任西南交通大学列车与线路研究所所长、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际车辆系统动力学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交通运输协会交通安全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9年受聘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003年获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成就奖。

机构职能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地理位置 | 部门电话 | 意见反馈 | 站点导航
 

版权所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京ICP备05002826号
 

Copyright 2005 NSFC,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