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选介

  曾益新教授,1990年获中山医科大学医学博士,随后赴日本东京大学、东京都老人综合研究所和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从事肿瘤抑制基因P53、AP-2和BRCA1调控p21机理的研究。1997年回国后,致力于鼻咽癌的分子遗传学研究。

  鼻咽癌(NPC)在我国南方多个省份如广东、广西、湖南、福建和江西等地高发,每年新发病例的人数在15000人以上。目前我国及东南亚各国,受鼻咽癌影响的人口总数在4亿人以上。曾益新教授及其领导的科研小组,从1998年开始,在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项目的支持下,开展了鼻咽癌易感基因的定位和分子遗传变异研究工作。目前他们已建立了迄今为止国际上最大的鼻咽癌高发家系样品库,收集了132个鼻咽癌高发家系,建立了1300多株转化细胞株,保存了珍贵的人类遗传资源,并成功地把鼻咽癌易感基因定位在4号染色体4p15.1-4q12区域,这是鼻咽癌相关领域研究上的突破。定位鼻咽癌易感基因是克隆鼻咽癌易感基因的必经步骤,他们的工作已在国际权威杂志《Nature Genetics》(2002年8月)上报道。

  在曾益新教授的领导下,他们同时应用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CGH)、微卫星多态性分析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分别在染色体和基因水平对鼻咽癌遗传变异进行了系统研究,明确了该地区NPC发生的分子遗传变异谱,以及NPC发生高频率遗传变异的染色体,精细定位了发生高频率LOH的染色体区带,首次发现了与NPC临床病理改变如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浸润、组织病理分型相关的遗传变异区。发现部分鼻咽癌发生c-myc、cyclin D1和c-erbB-2基因扩增。他们还构建了鼻咽癌组织和非癌鼻咽组织的削减库,并克隆到2个与鼻咽癌发病相关的新的候选基因,其中1个在鼻咽癌中表达下调。他们的研究成果已经得到国内外同行的认可,并在相关专业杂志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收录的文章有8篇。曾益新教授也多次应邀在国内(包括香港)、日本、美国等地召开的会议上作学术报告。

  鼻咽癌易感基因的克隆有利于深入理解鼻咽癌及恶性肿瘤在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下的发病机理,对鼻咽癌高危人群的预测、早期诊断、治疗方法的改进,以及对新型药物设计均有帮助,具有巨大的学术价值和潜在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