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菜种苗工程研究取得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
    紫菜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人工栽培海藻之一。全世界紫菜初级产品的年产值1.8亿美元,占世界人工栽培海藻产值的2/3,而中国紫菜产值仅占世界总产值的1/10左右。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费修绠研究员等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农业倾斜项目的资助下,以条斑紫菜为材料,对未性分化的紫菜叶状体切块进行组织培养,得到纯化的丝状体细胞,利用纯系子一代丝状体的藻丝细胞接种贝壳向生产导入良种紫菜,两项技术均取得成功,解决了以少量藻丝细胞接种大量贝壳的技术关键,栽培1公顷紫菜仅需1.13克悬浮培养丝状体细胞, 确定了6项相关的技术参数,使良种导入生产能够达到可操作的水平,实现了用悬浮培养丝状体细胞接种贝壳取代成熟的叶状体作为苗源。建立了我国和北美洲、日本、韩国、东南亚共23个种119个品系的紫菜细胞种质库。自1991年以来,已筛选出10余个优良品系,经过长期的试验观察,一批特征明显的良种紫菜仍保持其固有的遗传特征,克服了直接由叶状体取得果孢子接种贝壳作为种源的传统技术品种混杂、产量质量不稳定的缺陷。
    该成果纯化良种的增产幅度为20-74%,优质苗的育成率得到成倍提高。他们密切结合生产实际,边应用、边检验、边研究改进,加快了成果的转化。5年累计取得社会经济效益达7.5亿元, 创纯利2.4亿元,已成为当前条斑紫菜栽培生产的主导技术,普及率达条斑紫菜主产区的一半以上。
    目前该研究已形成专利技术4项,在国内外发表论文20篇,应邀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作大会报告4次。